六千亿的体育蛋糕怎么吃(大众日报)
到2025年,山东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6000亿元,发展潜力让人眼热
六千亿的体育蛋糕怎么吃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于晓波
去年,国务院出台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体育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今年,我省的《实施意见》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到2025年,山东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6000亿元。
作为群众体育大省、竞技体育强省,山东体育产业的实力和潜力让人眼热,如何在转型发展中开好头、起好步,分享好这6000亿元的诱人“蛋糕”?
制造业发达 ,服务业较弱
要分蛋糕,首先要摸清家底。对我省体育产业的优势,省体育局局长张松林表示,山东在品牌俱乐部、场馆、品牌赛事、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彩票销量等方面都颇具优势。根据2014年的统计抽样,我省体育产业增加值4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0.7%以上,高于全国0.6%的平均水平。
欣喜之余,记者也发现,与南方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相比,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在社会氛围、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欠火候。张松林说,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包括山东在内的10个省份进行了体育人口和体育消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6.6%,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40%以上;全年人均体育消费645元,对比我省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3元,体育消费仅占3.5%。“这个问题说明了两点:一是健身人口少,二是花钱参加健身的人更少。”张松林说。
此外,与江浙沪等省市相比,我省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健身服务业也相对薄弱。山东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孙晋海分析说,我省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重超过80%,但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群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动力不足。研究表明,每投资1元钱健身锻炼就可以减少8元钱的医疗支出投资,孙晋海认为,发展山东体育产业服务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提升体育消费人口的数量、比例。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我省的体育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当务之急是创新机制建设,使每一个业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升级产业,优化结构,形成规模。
转型“组合拳”
缩短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的差距,我省应如何发力?
张松林认为,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而我省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发展空间非常巨大。“首要一点是提升全社会体育健身的意识,培育体育消费的理念,转变生活方式。”张松林说,各地应加快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同时也要加快推进体育竞赛改革,在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同时,加强对体育赛事举办的公共服务,制定竞赛组织服务、安保服务、医疗服务、志愿服务等标准,逐步把过去政府主导举办赛事推向社会,步入市场,促进公平竞争,降低赛事活动成本。
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益民介绍说,面对当前的体育产业发展形势,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为此,山东以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精良的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打出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
刘益民说,他们已向省政府申请设立体育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5年配齐10亿元。利用好这10个亿基金,做好体育企业的扶持工作。今年,省里将继续拿出3000万元扶持基金扶持有发展前途的体育企业。
除此之外,我省还建立了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山东第一批近30场体育赛事推介即将打包上线。交易平台的当前任务是,整合山东体育赛事资源,调动山东17市持有的体育资源,为盘活赛事资源开辟一条通道。
有大企业也要有大品牌
“山东体育制造业比重高,但有大企业无名牌是限制发展的重要因素。”孙晋海认为,这一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营销。山东体育企业在营销策略、品牌塑造上还缺乏思考。
据悉,山东体育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多是原材料加工、半成品组合生产,与福建、广东比,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不先进。因此,山东的体育企业与产品,应该在品牌塑造、设计上找准特色,把握差异化,打造独立的品牌特色。只有尽快从模仿走向独创,企业和品牌才能可持续。
一些山东企业,已经率先创出路子。泰山集团副总裁卞志勇说,借助互联网+,泰山集团投资爱动科学健身项目,建立中国爱动全民科学健身云服务平台数据控制中心,投资建设全国最大的碳纤维新材料体育用品研发生产基地等九大高科技项目,编制完善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健身培训的全产业链,还与山东大学成立“山大泰山体育研发中心”,每年用于研发创新的资金超亿元。
刘益民说,省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下一步要整合省内体育制造业优秀企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和德国、美国、台湾三大国际专业体育器材展览会。山东体育装备制造业70%到80%的销售市场在海外,参加全球顶尖的体育器材“三大展”,不仅能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而且还能提升产品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