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及转型升级典型经验介绍之八:山东省淄博市
近年来,淄博市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迈进,经济驶上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探索。有关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铸强铸优三大“链条”,着力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一)抓好“三个环节”,打造高端产业链。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1+N”工业精准转调实施方案》,对全市7大传统产业、5大新兴产业,逐个“把脉诊断”,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板块和产业链条。二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壮大“双50强”企业,形成了一批对延伸拓展产业链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的领军企业,其中过百亿企业9家。三是挖掘优质项目。近五年实施市重大项目612个,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其中近2/3是铸链项目。
(二)做好“三篇文章”,打造高质价值链。一是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先后实施三轮“技改计划”,“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984亿元,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数控率达到80%。二是抓好企业管理对标。实施制造业对标学习德国、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对标学习以色列等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精细化、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三是抓好企业品牌建设。出台专门的扶持奖励政策,引导企业以品牌建设推动实现价值链升级,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3件,国际自主品牌企业22家,均居山东省前列。
(三)用好“四张名片”,打造高效服务链。一是打造区域性资本市场。成立国内首批省级股权交易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目前挂牌企业已达1939家,累计融资323.5亿元,在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名列前茅。二是打造鲁中物流“旱码头”。设立每年2000万元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建成了淄博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了11个专业化物流基地,成为辐射全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三是打造设计创意之城。与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合作成立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优质平台,建成2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四是打造权威咨讯服务品牌。集中培育了卓创、隆众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本土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其中卓创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宗商品信息资讯品牌。
二、搭好科技创新“台子”,着力强化转型发展新引擎
(一)创新研发平台。自2002年起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每年邀请30多名两院院士以及上百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共同建设了一大批研发平台,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瓶颈。全市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97家,其中国家级17家、院士工作站75家。
(二)成果转化平台。建成1个国家级综合孵化器、4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442家,有效知识产权1324项。在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建设海外孵化器,入驻企业200余家,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1项。投资4亿元建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等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为1500多家企业提供中试服务6万余次。
(三)协同创新平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组建26家创新联盟,市级设立每年5000万元专项资金,联盟“盟主”牵头组织重大项目策划、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已集聚企业502家、技术支撑单位169家。
(四)招才引智平台。与中科院、工程院等科研院所和国家外专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对高层次人才在淄博市创(领)办企业的,市财政最高给予5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对国际国内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快速催生了一大批产业项目。
三、把严生态环保“尺子”,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一)突出“减”字,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总投资107亿元的“绿动力提升工程”,设立10亿元奖补资金,对所有燃煤行业、燃煤设施以及煤炭生产、储存、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入选全国首批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城市。
(二)突出“压”字,坚决压减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提前一年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连续七年获全省节能目标考核第1名。2016年压减生铁产能120万吨、粗钢产能170万吨,分别占到全省的44%和63%。“十二五”以来共关停取缔低、重、差企业3200余家。
(三)突出“治”字,铁腕整治环境问题。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分行业、分企业制定整治标准和具体方案,累计完成7035项环境治理工程。坚持刑责治污,创新建立公安环保一体化执法机制和异地执法制度,2016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43起。
四、突破体制机制“卡子”,着力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
(一)聚力建设“三最”城市。将建设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最低、效能最高的“三最城市”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抓手,开展并联审批、容缺受理、远程视频联审、建设项目“一费制”、环境评价区域性评估评审等一系列审批机制创新。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80项精简为124项,平均审批时限由12.75天压缩到了3.61天,收费项目由47项缩减为19项,87%的审批事项可以做到零次和一次跑腿。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了“工业强市30条”、“创新发展30条”、“园区发展20条”、“降成本优环境20条”、“零成本创业16条”等一揽子政策,形成了涵盖创业创新、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等转型升级关键领域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2015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9.4亿元。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工业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两年新增改制企业719家。实施“企业家十年培训计划”,设立每年500万元的市级专项资金,对企业家群体多层次、分行业进行精准培训,组织骨干50强和创新50强企业分别到德国和以色列进行培训,起到了开阔视野、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的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