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 增强活力 提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创新升级 增强活力
提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林婉玲
基层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是妇女工作活力的源泉。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形成纵横交织的妇女工作力量,提升妇女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是新形势下壮大妇联组织,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青岛市妇联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坚持创新组织形态、创新用人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妇联基层组织体系更加稳固,管理更加有效,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生机与活力迸发,努力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一、创新组织形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开放式组织网络
为实现对妇女群众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妇联组织体系,我们与时俱进,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在巩固现有妇联基层组织的同时,突破行政架构的局限,因地制宜创新妇联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和存在形态,不断拓展妇联基层组织的覆盖面。
一是灵活创建新型领域妇女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建、联、挂、靠”等形式,在农村合作组织、社区商务楼宇、“两新”组织、商会协会、文艺团队等女性集中的地方,创新建立了特色街妇女工作中心、公寓妇代会、合作社妇代会、广场舞妇委会等新型妇女组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妇女的需求,探索建立了“1+1+X”(即:1家企业+1个妇女组织+多个特色妇女活动阵地)模式,推动建立了巾帼新市民学校、打工妹书屋、姐妹谈心室和时尚女性沙龙等特色妇女活动阵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妇女组织8772个。
二是壮大团体会员和特色志愿队伍。按照“灵活组建、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展团体会员,逐步形成了覆盖各行业、各界别女性的组织网络。目前,市妇联牵头发展成立团体会员9个。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巾帼科技指导队、家庭教育志愿者队、维权志愿者队、巾帼文明队、爱心红娘志愿者队等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8000多支,遍布城乡社区,在服务基层、倡扬文明、帮扶救助等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是全方位打造基层组织工作平台。在全市建立以“妇女之家”为基础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工作阵地,依托社区、村创建“妇女之家”6933个、妇女儿童家园327个,在机关建立“妇女之家”6个,覆盖率100%;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创业就业中心、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莲城空间”妇女维权之家、巾帼致富上网室、“父母学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品牌阵地,为妇女提供艺术培训、科普教育、创业指导、维护权益等服务。健全完善的工作阵地,实现了党建带家、规范建家、特色立家、品牌亮家,使妇联这个“温暖之家”成为有形的“家”,使基层妇女平时能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能想得起妇联、遇到问题能找得到妇联。
二、科学选人育人,打造素质高、能力强、有活力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妇女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妇联干部队伍。我们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龙头,以提高干事能力为目标,正确选人,合理用人,科学育人,引导妇女干部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大力提高妇女工作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妇女组织带头人。积极拓宽基层妇联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渠道,把那些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女能人、女典型、女致富带头人选拔到村、社区妇联工作岗位上来,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达到100%,使她们能够深入了解和参与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更好地当好妇女利益代言人。开展增补执委、选聘兼职基层妇联副主席工作,新增妇联执委、委员420人,选聘镇街、社区(村居)妇联兼职副主席1314人,进一步壮大基层工作队伍,延伸了工作手臂。
二是大力提升基层妇女干部能力素质。联合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委党校每年举办处级女干部培训班和基层女“委员”培训班;投入40余万元对108名基层女干部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培训;鼓励妇联干部参加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考试,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深入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和“巾帼先锋走基层”等活动,提升妇联干部的服务能力,增强对妇女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是加大基层妇女工作考核激励力度。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意见,建立“党建带妇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建带妇建”第一责任人,把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纳入“三级联创”考核。每年对基层妇女工作进行考核排序,考核结果作为青岛市妇联推荐申报市级以上妇联系统各类先进和当地党委政府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开展评先树优工作,评选十佳女村官、妇女姐妹贴心人和优秀妇女工作者、优秀妇联组织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了团结奋进、富有活力的妇联干部队伍。
三、改进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项目化、信息化工作格局
做好基层妇女工作,方式方法很重要。为适应当前新形势对妇女工作的新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妇联工作方式,促进基层妇女群众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工作特色更加鲜明、工作手段日益丰富、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实施农村妇女工作网格化。在区市试点开展网格化服务农村妇女工作模式,镇街以村(居)、社区为单位,以街道胡同、楼宇小区为单元,每5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一支“1+N+X”模式的服务团队,由1名巾帼网格联络员、1—2名女性村民代表和若干名巾帼志愿者组成,在村妇代会的统一引领和组织安排下,按照闭合式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将妇女工作明确到人、活动细化到片,实现妇联组织、工作和服务全覆盖。
二是项目化运作服务基层妇女民生。推动将服务妇女群众的实事纳入政府民生工程,解决广大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先后推动出台了扶持城乡妇女创业就业、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孕产妇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一批惠及妇女民生的实事项目,实现了妇女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已经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1.4亿元,获贷妇女达到3.4万人,直接扶持或带动30万名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筹集170余万元救助280名贫困“两癌”妇女;推动为5.2万名孕产妇和6.3万名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推动适龄儿童免费预防龋齿窝沟封闭项目,惠及47万名小学生;先后为8万名大龄单身青年提供婚恋交友服务;发动社会捐款2000余万元,资助5.3万名贫困女童。
三是开辟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妇女工作新途径。信息化给妇联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径和载体。我们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青岛妇女网站、政务微博、微信、QQ群等建设,实现妇女群众与妇联基层组织之间的信息互通、工作互动。自201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庭参与评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探索互联网+创业、+农业、+家政、+金融、+创客等发展模式,帮扶20余万名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扶持3600余名妇女创新创业,引导妇女在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实现了自身进步与发展。
(作者系青岛市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