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结构优化 转型升级生机显现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三

24.09.2015  16:37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积极推进结构优化 转型升级生机显现——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
  今年以来,尽管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出现了结构调整有亮点、转型升级显生机的积极因素,为经济下一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生机显现
  在上半年的经济报表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49.5%,比2007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而服务业每单位增加值耗电量仅相当于工业的15%。
  ——截至今年8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9个月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个百分点以上。
  ——上半年,占我国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工业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服务业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培育成长,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大幅提高。而服务业比重的大幅上升将改变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让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更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分析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表现在农业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比重从阶段性峰值逐步回落。与此同时,内需结构继续优化,消费比重连续下降局面得到扭转,多年来投资、出口比重过高的情况明显缓解。
  传统与新兴产业分化明显
  上半年经济数据中体现出的趋势仍在继续。“从8月份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过程中,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企稳态势已经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尤其转型较快的东部等地区,增速已经企稳。高新技术产业与消费领域也出现较快的增长势头。
  多方数据都证实:经济调整分化中传统力量的下行与新兴力量的逐步成长相伴而生。根据工信部提供的信息,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今年上半年的生产都处在下滑的状态。数据显示,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了1.3%,水泥产量下降了5.3%,玻璃产量下降了4.2%。从效益情况看,煤炭1到5月份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了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了36%。
  从区域层面看,转型启动较早,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从企业层面看,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整合与重组步伐快、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重视研发和创新供给的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对未来预期偏向乐观。
  这些不同层面的分化表现,表明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
  加快改革推进转型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当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要真正完成这项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型升级需要改革助力。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营改增等重要改革的实施,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6.7%;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比整体工业快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注册资本增长99%;今年前8个月又分别增长了18.5%和44.6%,新的创业就业热潮正在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正在孕育。
  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已经出台,一些新的改革正在酝酿。可以预期,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推动创新发展再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完)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 大众创业热情高涨——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二
  我国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
  如今,“双创”热潮正在我国大地蓬勃兴起,参与创业创新的,不仅有大学生、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员,也有很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尽管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质量却不断提升。
  看病难让很多老百姓头疼,“创客”李华春却想要让看病不再是难题,他设想让医院管理“移动”起来,梦想把公司在五到十年内打造成医疗行业的阿里巴巴。
  云康数据的联合创始人李华春和他的“知本家”团队利用数据共享与互联网应用,形成医疗行业大数据中心,正在打造一款“我是医生”的APP应用,把医疗服务的临床大数据和运营大数据整合提炼后用于帮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如今,像李华春这样的中国造梦“创客”不断涌现,各种新产业、新经营主体层出不穷。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全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注册资本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和90.6%。
  从2014年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我国都有释放市场活力的改革举措问世。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
  最新的数据也展示了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力量,去年以来,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
  “创出”地方增长新亮点
  如今,创业、创新已不分地域、人群和行业,成为了很多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湖北省孝感市回归办专职副主任陆雪宗介绍,2004年至2014年,该市累计有24万个外出创业人员回归,创办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实体1.5万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或项目2485个,合同金额2491.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8.8万人,贡献税收15.2亿元。
  重庆市开县就业局副局长袁万祥说,5年来返乡创业人员近5万人,创办的经济实体达到2.73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75亿元,吸纳就业18.82万人,经济实体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据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分析,除了外部的就业压力,创业计划引领、简政放权改革和创业教育实施是激发创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以大学生创业为例,在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举措,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工作切实得到加强,使大学生创业者得到有效帮扶。
  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助推城镇化
  江苏常州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陆金林介绍,通过设立市区联动行政服务大厅,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科教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园8个月来,已有在孵项目138个,涵盖智能、信息、设计三大领域,其中工商注册企业37个,营业额577.6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人数达218人。
  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力被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逐渐显现。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依然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全省以建设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35个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目前,全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比达1%,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达2.6%。
  可喜的是,创业创新不但助推了城市中的就业,在乡镇更是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周边致富。孝感市孝昌县劳动就业局局长姜青翱说,2013年该县引进了苗木花卉、林果业等回归企业10个,提供就业岗位750多个,周边农民新增打工收入近千万元,订单农产品增收1100余万个。
  此外,创业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以开县为例,袁万祥说,新创办的企业多数在城镇周边,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而企业的发展、人员的集聚又加快了周边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人口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发展我国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镇化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成为我国当前的一抹亮色。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幼苗将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完)
   定向调控有力有效 积极变化不断增多——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一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
  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要用大逻辑看大趋势——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特定阶段,另一方面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另一方面新增长点不断破茧而出。
  充分认识中国经济的良好支撑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才能保持定力,充满信心,积极作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定向调控应对“形”之波动
  近来陆续发布的今年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增速下降,投资、消费稳中有落,工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相比较,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心和质疑再次多了起来。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不稳定因素较多,在周期性、结构性影响下出现的经济运行波动,既是正常的,也是可控的,中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他表示,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压力,我们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定力,不超发货币、不搞大规模强刺激。
  见微知著,灵活施策,更加精准的定向调控有效应对了中国经济“形”之波动。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陆续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举措,调动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适时降息降准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效果逐步显现,今年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096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
  ——加大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力度,今年前4个月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的477万户纳税人累计减税4412亿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加快推进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和6大领域消费工程,今年1至8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4%,对整体投资的贡献率达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
  ——完善出口退税和贸易便利化等外贸政策,上半年全国办理出口退税6565亿元,同比增长12.4%;
  ——调降购房首付比例和交易环节税收,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2%,继续回暖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指出,如果说全球经济政策缺少空间,中国政策空间却仍然宽裕。“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背景下,中国能够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稳定基本面支撑“势”之向好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刚刚发布的8月份用电量数据显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从上个月的-1.3%回升至1.9%,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增速。
  用电量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增速逐步回升反映我国经济企稳迹象并没有终结。”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说。
  在波动中企稳、在调整中向好,正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
  “中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发展的水平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结构调整优化表现出好的势头,发展的动力也在进一步培育和集聚,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的预期。”
  稳定的基本面来自内在韧性。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说:“大国经济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巨大,尤其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未完成,与发达经济体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发展机会巨大。”
  稳定的基本面来自改革红利。今年以来,从简政放权到创业创新,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从价格改革到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活力、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释放。
  “通过全面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一方面挖掘传统增长源泉潜力,另一方面开发新的增长源泉,可望显著提高潜在增长率,赢得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说。
  稳定的基本面来自扩大开放。今年以来,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丝路基金启动运行,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约,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际利用外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正在惠及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作为追赶型国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入,当前中国有较强的优势和能力走出国门,主动参与整合全球生产资源,适应并引导这样的变化。”
  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距年底只有不到4个月时间,海内外普遍关注中国经济能否如期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门哈特说:“没有理由恐慌,我仍然深信中国今年将实现7%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且从长远看,它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展望全年,中国有条件实现目标任务。
  首先看外部环境。今年下半年,尽管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仍然低迷,但美、日、欧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世界经济总体有所改善。
  再看国内发展。考虑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今年以来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举措在下半年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左右,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一些领域困难和风险还在加大,经济向好的基础不牢,势头尚弱。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上个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计划执行报告时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工业领域价格和企业效益低迷,新旧增长动力接替尚需时日,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展望全年,中国有能力实现目标任务。
  徐绍史在报告中提出通过六个“更大注重”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更加注重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更加注重稳定社会预期。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下半年,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性拉动作用,增强消费需求的驱动力量,通过新的增长点积蓄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