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用垃圾养蚯蚓,创新做法可复制

27.07.2019  04:10

    农村大众报单县讯 (记者房孝钰)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此进行了试点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有效处置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单县,探索通过养殖蚯蚓处置农村生活垃圾,不仅节省了大量垃圾处理资金,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引来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单县莱河镇村民胡玉刚在乡村道路上运输牛粪时,被单县城管局工作人员张忠撞了个正着,因运输车有个缝隙产生遗漏,张忠要求胡玉刚尽快维修车辆。通过交谈得知所拉牛粪用来养殖蚯蚓,每亩可以收益8000多元。张忠当时在蔡堂镇岳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听后认为是引导村民致富的好路子,随后将此事向单位做了汇报。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蜜,当时担任县城管局副局长,他认为蚯蚓既然能吃牛粪,就应该也能吃厨余垃圾。刘蜜带领几名环卫工作人员,从市场上找来丢弃的菜叶、瓜果皮等,开启了利用厨余垃圾进行蚯蚓养殖的试验,取得了成功。
    随后,刘蜜又带领工作人员,通过用生活垃圾与牛粪科学搭配,提高了蚯蚓吃垃圾的兴趣。“蚯蚓的消化道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甲壳素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类,是一个天然的有机垃圾处理器,绝大多数有机废弃物都可以在蚯蚓的体内分解。一个三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刘蜜介绍,蚯蚓吃垃圾产生的蚯蚓粪,还可以作为肥料种植作物,形成循环产业链。
    据了解,单县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县,农村人口约108万人,每天均产生数以百吨计的生活垃圾,以餐余、餐厨、农作物废弃物等有机物为主。以往全部采用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用垃圾养殖蚯蚓,为农村生活垃圾找到了一条绿色出路,既可以解决垃圾堆肥带来的弊端和不足,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垃圾处理资金。
    刘蜜介绍,目前,单县在莱河镇丁楼村、北化工业园共建起50余亩的蚯蚓养殖基地,配套了配料车间、养殖区、苗木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等,每年可以养殖7至8茬蚯蚓,每天可以有效处理20余吨生活垃圾,蚯蚓粪全部被周边的蔬菜大棚、苗圃基地收购。
    另据记者了解,单县在探索中发现,由于垃圾分类不彻底,少量塑料垃圾混入,影响了蚯蚓养殖,目前单县通过人工辅助二次分拣的方式来提高分类质量。
    菏泽市环卫专家卜金生对单县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当前,各地农村推行垃圾分类的措施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堆肥还田,二是机械化分拣处理。虽说这两种方式可操作性较强,但都有一定的弊端。农村垃圾中的塑料、废弃金属等一般都能通过社会废品收购进行有价处理,进入垃圾处理系统较少,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餐余、植物秸秆等有机垃圾为主,因此在农村地区通过养殖蚯蚓处理垃圾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