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州立图书馆举办山东历史图片展
2014年澳亚艺术节正在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聚焦山东为主题。其间,南澳州立图书馆推出一个题为《一位摄影师旅行中拍摄的山东旧貌》的展览,图片原件由女摄影家Hedda Hammer Morrison(海德·海默·莫里森)1942年拍摄,现藏于哈佛燕京图书馆,这些档案图片展示了济南、泰安、曲阜等地的旧貌,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于济南的图片中,有当时济南街道上的场景,街道边的房门、站着等活的人力车夫,反映了当时的箫条景象。还有两张图片,记录了济南人在门前的河里洗菜、洗衣的场景。这些都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南澳州立图书馆馆长Alan Smith(阿兰·史密斯)说:Morrison出生在德国,1933年至1946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后来在香港和马来西亚逗留过一段时间,1967年和她的澳大利亚丈夫Alastair Morrison定居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这个展览选择的是Morrison1942年到中国曲阜、泰安、济南旅行时拍摄的照片。由几位在阿德莱德大学留学的山东籍学生从藏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档案资料中挑选出来。
回忆当时拍摄这些照片的经历时,Morriso写道:“山东已经被日军占领了好几年,去那里需要得到日军许可。旅行从位于山东南部的曲阜开始,这里因为有建筑宏伟的孔庙而引人注目,孔子的道德戒律指引了中国2500多年,还有规模很大的孔林,一代又一代孔子的后代去世后埋葬在那里……随后我们从曲阜北上,到达位于神圣泰山脚下的泰安,我和同伴在炎热的夏季徒步上山,累得精疲力尽……爬完泰山后,我们又参观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寺庙——长清的灵岩寺。”清晰的描述,让观众对这些照片的拍摄背景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据介绍,之所以挑选Morrison的作品来组织这个展览,不仅仅因为这些照片拍摄于那个时代,而是因为这些图片有更加客观、深刻的视角。1942年,日本侵华战火已经蔓延全国。当时有很多西方摄影家来中国拍摄照片,但几乎都是站在西方观众的视角来选择素材和表达主题。Morrison与众不同,她凭着一位摄影家的职业精神和良知去拍摄。有人评价说,她很希望为中国的下一代人留下关于城市、人群和建筑的珍贵记忆,因为她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已经穿透了历史表象,能够从更深层次观察和思考,所以那么多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才会在她的镜头里出现。
同时,展出这部分老照片,也有与现代对话的含意。主办方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牺牲了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很多东西,像许多牌楼、雕塑都消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从这些照片中,可以发现过去几十年有些什么东西失去了,以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又获得了哪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