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推动民间戏剧活动规模化
走进位于博兴县博城四路的乐安小区,只要打听唱戏的地方,居民们就会热情地指指9号楼1层的一所宅子。主人名叫李树钦,既擅长京胡又能操坠琴,还会当地的稀有剧种扽腔,是个远近闻名的文艺多面手。
3月7日上午9点30分,这里已经热闹起来。不大的屋子里摆满了乐器、架子、曲谱、座椅,琴师居中而坐,准备演唱的票友在一旁候场。一段“穿林海跨雪原”热了热场,各个流派的戏码随后亮相:有马派的《淮河营》,麒派的《徐策跑城》,程派的《锁麟囊》,梅派的《贵妃醉酒》……
“这里多数是京剧票友,他们年龄从40岁至70岁不等,大伙儿不管年龄大小、水平高低,每人限唱一段。” 李树钦介绍,当地不同的票房之间经常进行联动,玩伴们定期就到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等地唱曲。
这是博兴县民间京剧活动的一个缩影。据博兴县文旅新局局长袁俊英介绍,历史上,博兴曾有“庆字班”“荣字班”等闻名全国的京剧科班,清末民初,县境内的陈户、通滨、纯化等30多个村庄有京剧子弟戏班,直至“文革”前,全县仍有近百个村庄上演京剧。20世纪80年代后,该地的京剧剧唱数量减少,民间清唱活动成了专业团体演出之外群众了解京剧的重要途径。
袁俊英介绍,近年来,为创新民间艺术活动的管理方式,文化主管部门对民间京剧活动合理统筹,在组织京剧票友定期交流、定期参与辅导的同时,还通过与街道、社区的互动,推动人才、资源各尽其用。
博昌街道乐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于2012年落成的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不仅设有戏曲、曲艺、舞蹈活动室,还组建了一家亲艺术团,相继开展了“孝亲敬老·走进养老院”“乡村风情·城市精彩”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在热闹的群文活动中,不少参与者就是周边京剧票房的爱好者们,他们摇身一变,或化身为活动室的戏曲指导老师,或成为艺术团演出中的舞台主力。相比以往自娱自乐地操琴、唱曲,这些戏曲玩伴们又多了一个交流与切磋技艺的场所,同时,他们也以自身的活力,带动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在大量的民间京剧活动外,博兴一带民间吕剧演出亦十分繁盛。城外李村吕剧团是当地百余家庄户剧团中的一家。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该团不仅在村子里搭台唱戏,还把带有泥土芬芳的吕剧小节目唱到了国家级舞台上。在去年举办的第11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上,该团“掌门”李长庆作为民间剧团管理者,被请上了戏曲发展论坛,与近百位专家、观众交流对于当下戏曲发展的看法。“过去,我们是散兵游勇,唱戏图个乐和,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牵线搭桥,民间剧团越来越被重视,我们理所应当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李长庆说。
据袁俊英介绍,近年来,在引导民间庄户剧团参与广场演出、节庆演出的同时,博兴县已将一部分传统丰厚、口碑较好的民间剧团纳入文化惠民演出范畴,每年通过政府出资购买一定场次的演出服务,调动民间团体的积极性,进而发挥它们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博兴戏曲资源丰厚,加强对民间戏曲爱好者的引领、发挥民间戏曲人才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也是引导正能量、推动文艺繁荣的举措。” 袁俊英表示,博兴县在借力民间力量提升文化服务的同时,下一步还将发挥学校、专业剧团、业余戏剧团体的作用,打通街道、社区、村镇文化站之间的联系,引导民间戏剧活动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