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产品需要“家常菜”
01.12.2014 13:11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事件:11月23日,2014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厦门举办。各界人士齐聚,话题很多,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个绕不开的焦点。目前,文创产品开发仍是诸多博物馆的短板。如何让文创产品走进百姓生活,成为各类博物馆亟须解决的问题。
各方观点 游冉琪(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文创组组长):要有创新性和故事性 对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是连接大众的最好纽带。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典藏资源,是文化的资源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将典藏文物与民众生活连接,可让观众将博物馆里的独特体验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现在,博物馆都在摸索、思考走特色的文创产品开发之路,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品牌的建立与经营,并开发出特有的文化衍生品。我认为,创新性与故事性是博物馆开发独特性文创产品必须走的方向。创新是市场的需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不仅在于样式、种类,也要提炼出最能代表博物馆特点的文化符号,并融入现代、新颖的审美取向。故事性则是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表征,文创产品代表的是博物馆“公益文创”的理念,可借以凸显与其他博物馆的不同。除了符合市场与艺术价值之外,文创产品还可通过其独有的故事为其增值。 博物馆在利用自身品牌资源的同时,也可实施品牌结盟的策略,比如我们与“中华邮政”共同推出的花鸟刺绣、青花瓷邮票、陶作坊的现代风格茶具,都是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文创产品。 李韵(《光明日报》文化遗产周刊主编):要有更多“家常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关注文创产品的研发,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的作用。比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都研发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创产品,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但纵观国内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大量的文创产品缺乏创意,只是文物本体的简单复制。比如,把古书画上的图案印到围巾、坐垫、水杯上。其二,品种雷同,几乎每个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商店售卖的都是书签、鼠标、优盘等。其三,文创产品两极分化严重,高端产品非常讲究、设计十分别致,但价格很高;低端产品价格低廉、粗制滥造,激不起参观者购买的欲望,而性价比高的产品才是公众最想要的。文创产品不能要么海参鱼翅,要么地摊小吃,参观者更爱“家常菜”.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一种创意产生很快会被大量复制。你创意出青铜器形状的曲奇,我就做类似的饼干;你创意出“萌萌哒”的玩偶,我就做笑呵呵的公仔……每类文创产品在研发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一面市就被仿制,必然会伤害到原创者的利益,如此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原创了。另一方面,应该将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术业有专攻,文创是有专业要求的工作,仅靠博物馆人是不行的。将文创交给专业团队和公司,是一种比较有操作性的做法。 魏立中(十竹斋木版水印传承人):可与非遗“联姻” 虽然有的非遗项目以技艺精湛赢得不少青睐,但由于产品样式传统、缺乏创意,难以跟上时代潮流,观众多是“远观”.我认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可与非遗结合开发,既可以保留非遗原生态的技艺,更可以让具有博物馆自身特点的文创产品进入百姓生活。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将一件藏品或艺术品进行缩小、复制,也不是把一个图案附着在某一个器物上这么简单,艺术衍生品如果想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就要在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上多下功夫,而非遗的众多技艺便有可借鉴之处。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一团和气》图,如果把原作扫描印刷,只是个简单复制品,创意元素太少,但若是将原画进行取舍,利用水印木刻、桑皮宣纸等非遗技艺和材料,便可制成一幅颇受人喜爱的当代水印版画,又不失传统古意。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1.12.2014 13:11
刘家义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
文化厅
刘家义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山东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山东服务保障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