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辉:详解山东密集出台民企松绑政策的背后
从2010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密集制定了10多个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这在山东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少见。而这也让民营经济实力大增,几乎占据山东经济总量半壁江山。16日,大众网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杨占辉,详细解读民企发展依赖宽松政策的背后,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影响整个山东经济社会的。
民企离不开政策松绑:
4年出10多个文件 直指民营经济减负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山东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据统计,2013年山东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5万亿元,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4.8%,有些地区的民营经济比重则已突破经济总量的一半,达到了70%以上。
而伴随着民企铺天盖地地涌现和壮大,山东出台扶持民营经济政策的频率和密度也在增加。
1997年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通知》(鲁政发[1997]106号),2001年出台《山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鲁政发[2001]85号),2002年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鲁发[2002]3号),2003年又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2014年3月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7号文件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5号),2014年7月研究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14〕15号)
“全省民营经济之所以有今天这个局面,与这样的政策环境密不可分。”杨占辉向大众网记者介绍,2010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10多个文件,各市和各部门也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而从政策内容来看,涉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等多个方面。其实,山东每年都要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部署,特别是今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给民营经济发展吃上了“定心丸”。
社会经济离不开民企发展:
发展民营经济就等于握住了结构调整的“牛鼻子”
近几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地位提升,贡献突出。在杨占辉看来,山东发展民营经济可谓是握住了结构调整的“牛鼻子”,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目前山东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重化工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2%。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则可以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将有效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稀释重化工产业比重,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杨占辉说,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山东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超过90%,为1600万以上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主要收入来源。“不仅如此,在新形势下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仍然要靠民营经济。” 2013年,山东民营外贸企业共有3万家,占全部的75.7%。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的51%。在中外合资、合作及股份制企业中,以民营企业为合作主体的达到5530家,占88.3%。
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山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杨占辉对此解释说,山东国有企业和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目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超过3万亿元,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超过6000亿元,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而目前山东民营经济还是“短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这一重要的省情特点,省委、省政府已研究部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