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又来了 今年将是史上“最热”年份?

26.03.2015  13:07

  昨天南京街头一位身着短袖T恤的外国游客让人产生“夏天”的错觉。 宋宁 摄

  “今年或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最近的朋友圈里,不少朋友纷纷转发了这条微信。尽管“最热”二字夺尽眼球,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专家却告诉记者,今年并不会比往年热上太多。“最热”不应被夸大化。不仅是这条微信,我们对于天气的认知其实存在着不少误区。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且听南信大气象专家为您逐一解析气象热点的真相。

  厄尔尼诺

  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导致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水温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热点1

  今年或是“最热的一年”

  真相:“最热”站得住脚,但不会升高很多

  “3月12日,美国气候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小伙伴们hold住啊!”打开微信,这段“耸人听闻”的导语就足以让人hold不住。正文中的部分表达也像标题一样让人“颤抖”:厄尔尼诺持续期可能会增加到两年或者更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召民也看到了这条微信的内容。

  “‘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表达是站得住脚的,但其影响则有些被夸大,”王召民说,“今年只能说是可能会比往年稍稍热一点,但气温并不会上升的特别高,短时间内气候发生很大变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王教授解释,本次厄尔尼诺的到来,之所以会给民众带来“最热”的印象,是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全球变暖”的节奏似乎处在了停滞状态,攀升的气温甚至还出现了略有下降的态势。因此,在这次厄尔尼诺到来时,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便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引发了微信中的“最热”一说,但某一地区,如南京,今年夏天的温度如何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虽然“最热”的表达有些夸大,但王召民表示,因为厄尔尼诺而带来洪涝灾害等影响,还是需要正视的。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厄尔尼诺。不过,今年“厄尔尼诺”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否有其它因素共同发力,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热点2

  雾霾是可以“消除”的

  真相:很难人工消霾,只能从源头控制污染

  “雾霾”占据头条的时间足够长。前阵子,网络上疯传的“无人机消霾”的消息更是让不少网友空欢喜一场。那么通过人工投放化学催化剂,能否消除雾霾?

  南信大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彬“纠正”了记者的表达。“把雾和霾连在一起合而论之,实在太‘委屈’雾了。”尽管同为天气现象,但“雾”和“霾”还是有着明确的定义区分。根据气象学的定义,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云雾滴(即水滴)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这种天气现象就称为雾。霾则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

  “部分森林地区也经常有雾,或者是出现介于雾和霾之间的一种天气现象‘霭’。相比之下,霾分布的空间会更广一些,比如长三角的不同城市,常常会连成片产生‘霾’。”朱彬告诉记者,“霾”之所以会带来更可怕的印象,是因为以霾为主导的雾霾天气中,可入肺的PM2.5更多。当霾出现时,气溶胶会增多,霾粒子本身形成的凝结核就很多,可能会导致形成雾的概率减小。因为霾发生时对应的一般是静稳天气,不利于对流,也不利于云的形成,缺乏人工增雨的条件。因此,很难通过人工消雾的办法消除霾。

  朱彬教授认为,产生霾的主要来源还是燃煤、汽车等污染源的排放,因此,想要“消霾”,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热点3

  蓝天基本靠“刮风”

  真相:风强了,污染不见得会被吹跑

  “想要看到蓝天,基本靠‘刮风’”。伴随着雾霾的日益严重,“蓝天基本靠刮”成了微博、朋友圈里的热门短语。这样的表达也并不是没有根据,一场大风过后,碧蓝如洗的天空往往会带来耳目一新的新气象。加上雾霾造成原理的普及,很多市民都会认为,雾霾久久不散的原因,是因为风速的减小,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减弱。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召民告诉记者,蓝天基本靠“刮”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风力增强,并不一定能将污染减轻。

  “造成雾霾增加的原因并不止是风速,天气的稳定程度和降水都是导致雾霾多的诱因。”王教授告诉记者,静稳的大气条件下,污染物不容易扩散。所以很多人会明显感觉,雾霾越发严重了。而且全国的降水日数的减少也相对明显,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减弱,所以雾霾带来的“阴影”才久久不散。“大风过后,大气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扩散,暂时改善了大气环境,能见度提高,所以给人以‘水晶天’的印象。但之后雾霾能否减弱,大气污染能否减轻,取决于风过后天气条件是否稳定。”通讯员 贾冰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