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水青山 描绘美丽山东
2012年,我省开全国先河,启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环境质量考核“上收一级”、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级”。这项环保“大动作”,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预,将环境监测数据“水分”初步拧干,显著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并在国家层面推行。在改革的基础上,为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4年,我省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17市从此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大气治理“赛跑”模式,赢来了社会公众的热情呼声。
这只是山东环保亮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果用定性的话来说,现在,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趋势已初步确立,环境守法的态势正在形成,环境管理的措施日趋多元。”省环保厅厅长王安德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保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境优”作为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强省的核心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无借口,不推脱,山东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齐鲁大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山东新图景徐徐展开——
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引领和保障作用。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构建起较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框架,为生态山东建设“保驾护航”。
十八大以来,我省组织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试行)》《山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初步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率先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建设了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探索开展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东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和流域环境管理“五个统一”改革试点,目前,经中编办、环保部备案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垂改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环评改革试点、第二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完成了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核发599个排污许可证,在全国排第一位。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做法,被中央深改组以专题信息印发全国。
用底线红线捍卫碧水蓝天
7月22日,全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动员大会召开
——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
——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8月2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视频会议召开
——坚持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坚决打赢环境整治攻坚战
9月27日,全省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电视会议召开
——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奋力克难攻坚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
动员大会,攻坚行动……仅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十几次会议,全省动员、扎实推进、强力攻坚。
督查督导,明查暗访……省委、省政府组织督查组,对气代煤电代煤工程等进行现场督查;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政府参事室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政府参事等对气代煤电代煤工程进行明查暗访。
调度检查,督办通报……对全省水、气、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监管4大类28大项55小项的攻坚工作台账,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检查,建立起了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督办调度机制。
……
山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强化底线红线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钉钉子”精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一抓到底。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加大问责力度,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力推动了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全方位推进。 启动实施山东跨越八年的治霾规划,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工作体系。从信息公开、干部考核、项目限批、生态补偿等方面形成了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的约束性机制,特别是2014年,省委组织部调整优化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分值提高至150分,并首次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其中。省政府成立了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小组,并将7个通道城市纳入其中管理,推动建立了区域内9个城市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项联防联控机制。
系统提升水污染防治成果。 按照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原则,组织系统推进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出台省政府落实“水十条”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以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南水北调水质保障等4个专项计划,组织17市制定实施“水十条”工作方案和78个控制单元水体达标方案。制定实施《山东省水污染防治综合督导方案》,深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巩固“十小”企业工作成果,推动“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179家省级以上集聚区中177家已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90%以上已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稳步推进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 出台省政府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编制实施了《“十三五”危废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组织10117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对2016年建成的4处综合处置设施实行了“以奖代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全过程管理,强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跨省转移的审批管理。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出台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533个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块,成为第四个完成陆域红线划定的省。完成52个设区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批复,对872处“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开展了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省畜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通知》,全省禁养区关闭搬迁完成率已达到94.8%。加强贫困村饮用水源保护,截至8月底,全省完成水源地防护工程建设的贫困村5608个,占省定贫困村总数80.1%,为贫困村饮用水源地设置防护标志牌、宣传牌、界碑、界标等2600块,防护网7万余米,建设生态防护林木等130万平米。
用成效对话生态建设
截至2016年底,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连续4年同比改善,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32.7%、25%、50.7%、20.8%。2017年1-9月,我省空气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1.3%、12%、31.4%和5.6%,其中,PM2.5和PM10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个省(区、市)中均位列第一,提前两年完成“大气十条”下达的“2017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任务。
截至2016年底,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4年同比改善。省控重点河流在2010年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又打响“消除劣五类水体”的新战役。在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现场核查中,分别蝉联“九连冠”和“七连冠”。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的9个测点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成功保障了东线成功通水和调水工作。南四湖由重污染晋升为全国水质良好湖泊,流域内已恢复水生高等植物78种、鱼类52种、浮游植物119种、底栖动物51种。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鱼类已恢复到27种。近岸海域消除劣4类海水。从2012年至今,近岸海域水质始终以一、二类海水为主,无劣四类海水测点。
我省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坚持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2014年至2016年,全省环保部门共对21610起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366起。全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20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35人;查处环境污染治安案件1122起,治安拘留1194人。2017年1-9月,全省环保部门实施处罚环境违法案件32314件,罚款10.65亿元。今年4月,我省首批省级督察工作启动,对潍坊、东营等10个市开展督察,共交办群众举报案件3589件,责令整改2383家企事业单位,关停取缔966家,立案处罚642万,立案侦查49件,约谈1623人,问责606人。今年8月10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进驻山东,截至目前,共向我省转办群众举报信访件32批次、8170件,全省共责令整改企业10073家,立案处罚1471家,罚款金额10646.15万元,立案侦查61件,约谈1186人,问责1268人。
五年来,选择3类452处场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排查疑似污染地块近200处,逐一建立档案,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过程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环保、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五年来,生态环保倒逼作用逐步显现。发布实施了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推动造纸等“两高”产业的结构调整。开展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全省7019个违规项目全部整顿完毕。在“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和燃煤小锅炉淘汰方面,截至目前,7个传输通道城市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5098家,完成率99.77%;10个非传输通道城市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9784家,完成率66.8%。7个传输通道城市上报15704台燃煤小锅炉已于8月底全部完成淘汰;10个非传输通道城市完成淘汰22067台,完成率93.5%。在小火电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全省819台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小机组,605台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完成率为73.87%。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27类项目下放到设区市审批,对环境影响较小10个行业的44类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备案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振奋人心。这一宏伟蓝图中,“美丽”二字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个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林深草茂的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壮阔画卷,正在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