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利津县“乡村剧场”:村头巷尾,让乡土文化生根发芽

21.07.2015  23:48
今天上午,记者随“聚焦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流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东营利津县,对该县的“乡村剧场”建设做了一番探访。

  鲁网7月21日讯(记者 刘梅婷)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面貌的不断改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天上午,记者随“聚焦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流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东营利津县,对该县的“乡村剧场”建设做了一番探访。

   去年建“乡村剧场”19处——让村民“休闲有去处,聚会有阵地

  据了解,“乡村剧场”建设有“七个一标准”,即:一个剧场舞台、一个健身广场、一套音响设备、一组照明设备、一套健身路径、一道文化墙、一名管理人员。以“七个一”标准来指导推进全镇乡村剧场建设活动,做到“表演有队伍、演戏有场地、运动有设施、管理有人员”。

  利津县2014年共建设“乡村剧场”19处,辐射带动全县512个村庄,打造集村民休闲、文娱活动、科技培训、乡风展示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实现了“休闲有去处、唱戏有台子、跳舞有场所、聚会有阵地”。

   传播最朴实乡土文化——寻找民间文艺人才

  记者了解到,乡村剧场自今年投入使用以来,为周边村庄的群众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相互交流的好去处,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村民李大爷告诉记者,自从乡村剧场来了后,村里搓麻将的人少了,乡亲们交流却多了起来,“俺们更愿意搬个马扎去看表演,城里人看的东西我们也能近距离欣赏,觉得文化水平都提高了。

  乡村剧场的设立,为附近居民观看、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方便。建成以来,全县已成功举办演出210场,演出节目650多个,内容涉及歌曲、戏曲、器乐表演、小品、歌舞、民间艺术等多个种类,参加演员5000多人次,受益群众4.2万人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口袋鼓了,脑袋空了,精神瘪了,歪风生了,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鲜见。“乡村剧场”建在村头巷尾,由群众担当主角,传播最朴实的乡土文化,成为农村新的文化地标。群众中的民间文艺人才,自编自导的小戏、快板,融合向善、孝亲等传统文化,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传播核心价值观,温润社会关系,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的心田。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