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顺利推进

07.11.2015  18:28

  乡村变城镇,瓦房变楼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乡村和乡村生活正在逐渐消失。我们对于乡村的记忆将归于何处?今年,山东省启动的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为此找到了答案。据了解,今年,山东省全面启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充分运用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全省县史、镇史、村史、红色文化、传统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

  今年,省级财政安排5250万元资金补助99个县(市、区),进一步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目前这笔经费已到位,并划拨到市一级,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正稳步推进。

   为后人留住乡愁

  入口有“耕读世家”匾额,院落中有石榴树,堂屋室内正对门口挂有中堂,室内有长条几和八仙桌,墙上挂有《弟子规》和《朱子家训》……这样一个传统的鲁南民居院落构成了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十里堡社区“乡村记忆馆”的主体。2013年底,十里堡社区在原有村史馆基础上建设“乡村记忆馆”,介绍本村历史沿革的同时,对当地衣食住行等民俗进行展陈。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十里堡,如今已经变成了规划整齐、楼房连片的新型社区。“我们小时候的乡村模样已经完全变了,很多年轻人对过去的乡村生活完全没了概念。搬进新社区,居民突然感觉没了根。”十里堡社区居委会主任吕全红说,“我们就想通过乡村记忆馆来向后人展示我们的村史、村情,让老人能有个地方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也让孩子们了解村史和传统文化。”

  建在十里堡社区文化中心的乡村记忆馆,与影厅、廉政文化长廊、夕阳红驿站、柳琴剧团、孔子学堂、孔子文化广场融为一体。“在这里看看老物件,和老街坊邻居聊聊家常,在广场上跳跳舞,这里成为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宣传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的好地方。”吕全红说。

  “如今,临沂市9个县已经全部确定了展示场所,61个乡镇历史纪念室建成,90个村情民俗展馆面向村民开放。”临沂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兰峰介绍说,“这些历史文化展示场所,能让老百姓对乡愁触手可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造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工程

  早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生产、生活器物,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佛头黑陶技艺、黄河口桃木雕刻技艺、虎头鞋制作技艺、红光祭海仪式、黄河口落子、垦利说鼓书、垦利东路吼……一系列具有黄河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列在垦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作为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垦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融乡村传统、地方非遗特色于一体。

  在济宁市,邹城市看庄镇东柳村结合村里柳下惠传说打造特色文化村居;香城镇石古墩村结合村里人人会唱花鼓戏这一特色,打造“梦回乡音,缤纷石鼓”特色村居;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深入挖掘村里剪纸、泥塑等工艺,建立剪纸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

  一批各具特色的历史展示工程也在各地开花。在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姜慧看来,“山东各地有特色,处处有不同。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当地情况展示当地现状概括、历史沿革、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建设当“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农耕时空,耕种收藏、匠坊工科、非遗游艺……一系列的展示在沂蒙山农耕博物馆中展开。更难得的是,农耕博物馆一年能够接待观众4万多人。原来,兰陵县将农耕博物馆设立在了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内。“来农业公园参观、体验的游客都能够免费进入沂蒙山农耕博物馆。从中了解以前农业耕作的历史,体验过去农耕的器具,还能欣赏‘十里红妆’舞台上当地特色的柳琴戏演出。”兰陵县文广新局局长王昌印告诉记者说,“通过整合农业公园和农耕博物馆的资源,既提升了农耕博物馆的利用效率,也为农业公园增添了亮点。”

  “建设乡村记忆馆,不宜太多。很多乡村有着相似的地域文化,不能是村村都建,建多了就会变得同质化,浪费资源。” 王兰峰表示,“建好乡村记忆馆的目的是用好,这就要在建设之前做好调研工作。在有资源条件、有运营条件的地方建设,也可以在景区、综合改造的社区适当建设。”

  对此,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强调:“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精心设计、稳步推进’的原则,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现有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乡村记忆’工程设施等相结合,尽量不新建设施、不搞大规模建设、不搞重复建设,坚决杜绝浪费,积极稳妥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