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突围:济南如何涌现更多百强 两年巩固再发力
今年上半年,济南市提出县域经济两年巩固提升的思路,出台了新一轮的差异化帮扶政策,并给出了预期目标:通过帮扶政策及帮扶机制的实施,力争使长清、济阳、平阴、商河四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以上。
8月22日,一则关于全国百强县揭晓的消息公布后,在济南迅速引起强烈反响。“济南只有章丘入围,还是排在第46位。”“咱们的县域经济为何强不起来?”“济南差就差在县域经济。”……朋友圈、QQ群、论坛里,关于济南县域经济的讨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县域经济是短板——这是长期以来济南人的共识。围绕着补短板,这些年来我市推出了三年突破举措,通过实施扶持政策、使县域经济在2012年至2014年基本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的目标。今年,我市又提出两年巩固提升计划,推出新的差异化扶持政策以及强区对弱县一对一帮扶措施,力推县域经济发展。
检验一项工作,有两个角度,一是纵向,二是横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纵向看,济南进步很大;横向看,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
济南梦,强县梦。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市,潜力也在县域经济。济南的县域经济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有多大?症结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看成绩
3年翻番还不够,两年巩固再发力
从2012年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年突破平阴、加快长清融入中心城区、支持济阳建设北跨产业发展区、继续帮扶商河跨越发展等系列差别化帮扶措施。三县一区各项差别化扶持政策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期许逐步变成现实。
经过不懈努力,三县一区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平阴县由2011年的6亿元提高到13.59亿元,济阳县由8亿元提高到16.9亿元,商河县由4亿元提高到8亿元,长清区由6亿元提高到15.9亿元。各开发区财政收入、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增速均超过20%,县域经济长期短板局面有了明显改观。三县一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项目。比如说,平阴的玫瑰产业,长清的济南创新谷、环保产业和建筑产业化,济阳的食品工业和机械装备,商河的现代农业和花卉产业。
作为济南县域经济的龙头,章丘不仅入围此次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也是近年来百强榜的常客。“章丘之所以在济南县域经济中走在前列,跟主动对接主城区,在济南发展大框架下发展章丘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章丘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庆信表示,章丘在产业、基础设施、人才等各方面主动对接济南,经十东路直通淄博、省道242联通莱芜、济青高速贯穿东西……交通便利让章丘地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地位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章丘被称为“铁匠之乡”,锻造产业一直较为发达,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明水经济开发区自升级为国家级后,提升自身的招商引资金字招牌,并不断提升自身基础设施配套,使得章丘园区经济迅猛发展,产业之间形成群体发展、资源整合的良性互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章丘经济与信息化局局长王其坤认为,章丘要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拢,从而使新兴产业长足进步。
三县一区一市,基本构成了我市县域经济的框架。如今,章丘的龙头地位明显,其他区县也呈现加速追赶的态势。
找差距
青烟潍百强榜均占4席,济南仅章丘入围
都说济南的县域经济落后,我们和先进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从此次公布的百强县来看,济南只有章丘入围,在百强县榜单中排第46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位次上看,济南与先进城市相比都有差距。
过去曾有一个统计数据比较说明问题:平阴、长清、济阳、商河、历城、章丘6个县(市)区县域区划面积7396平方公里,占全市90%多的地域面积,却只贡献了四成多的生产总值。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工业利税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新技术比重等指标,大多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在2014年全省147个县区排名中,济南3县均在70名开外:商河排141名,平阴排87名,济阳排76名。
而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苏州市的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4个县级市悉数上榜,并且占据前四名的位置,无锡的2个县级市也全部上榜,名次位居前列,同样羡煞旁人。可以说,这两个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地方。
从全省来看,此次全省有21个县市入围百强县,青岛、烟台、潍坊并列成为山东省内百强县上榜县市最多的城市,均为4个县市,济南只有1个市入围。由此看出,沿海地区的青岛、烟台、潍坊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强市,济南在省内和这些兄弟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找原因
外因内因全都有,“借力时应增强造血功能”
济南的县域经济不发达,原因在哪里?
很多人认为,济南的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投资不足,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张青博士认为,济南的县域发展基础薄弱,济阳、商河等地是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底子薄,近些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较大。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飞则认为,济南县域经济薄弱的首要因素在于投资不足,多年来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江浙一带和山东沿海的县域经济之所以发达,和周边的城域经济发达密不可分。“济南县域经济的产业关联度低,县域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仍然偏小,存在无序竞争、产品雷同、对外关联度低、对接不力、发展潜力小等问题。以苏州市为例,其4个代管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包揽了2015年百强县前四名,这得益于积极对接上海,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对接,实现人流、物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无缝对接,以配角姿态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建立起了与上海互补、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商河、平阴、济阳等离市区相对较远,加之黄河等天然屏障阻碍了北部对接。”张青认为。
就拿平阴为例,“要想富、先修路”目前仍具有现实意义,对这个距离市区近100公里的县来说,融入省会的交通大通道虽然已经有了济菏高速、105国道和220国道,但仅就220国道来说,平阴段已经拓宽,但济南通往平阴的必经之路长清段却仍然较窄。另外,规划中的济聊城际铁路原来设想是经过平阴,但最新的规划显示平阴仍与轨道交通无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平阴融入济南的步伐,让投资者对济南至平阴的心理距离仍然十分遥远。
如果说县域经济像人的四肢,那城域经济则如人的躯干,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城域经济强了,县域经济就有更加优良的环境。因此,县域经济要想发展,既要依靠自己的造血,也需要城域经济的输血。今年上半年,我市提出了强区结对弱县一对一帮扶的思路,确定由历下区帮扶商河县,高新区帮扶济阳县,市中区帮扶长清区,历城区帮扶平阴县。有专家认为,我市全域统筹规划编制工作起步较晚,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外因多重要,内因都是关键。只有在借力时增强造血功能,打牢基础,才能真正把县域做大做强。
看标杆
苏州青岛为榜样,哪些路子适合咱
提起县域经济,不得不说苏州,在百强榜中其4个县级市占据前4位。不少人会问,苏州为什么这么牛?
有苏州领导曾这样说,机遇像太阳,家家门口都会照到,关键是看你怎么样抓到并利用好。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苏州四市因地制宜,抢抓机遇,错位发展,各有特色。分地区看,张家港沿江钢铁和毛纺针织、常熟服装服饰、昆山电子汽车零部件、太仓港口物流等产业集群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区域规划出台后,苏州的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强化与上海对接,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而苏州的4市多数都沾了上海的光,特别是昆山和太仓。
抓住机遇,因势利导,齐河堪称这方面的典范。齐河从去年入围百强榜排名96位,今年又前进了9位升至87位,在上榜的山东省全国百强县中进位最多。
县域经济竞争首先比拼的是对形势的判断、大局的把握及战略思维能力。在发展定位上,齐河近年来确立了建设“德州次中心、济南卫星城”和“德州南融桥头堡、济南休闲后花园”的战略,千方百计做好对接济南这篇大文章;在推进路径上,确立了大项目推进、大企业引领、大招商突破、大平台集聚战略;在动力支撑上,不遗余力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在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瓶颈上闯出了新路。
“齐河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因此,研究如何借力济南,靠大城市带动实现跨越发展,这几年我们下了很大功夫。”齐河县领导表示,通过“对接济南,借力发展”,原来经济基础较薄弱的齐河,发展开始破题,一批大项目落户。今后齐河要大发展,就要继续研究透、研究好济南,将全面对接济南作为一条主线展开,否则等于“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事实上,对比齐河,长清、济阳距离济南并不远,同样具有区位优势。前不久,我市就提出了把长清作为卫星城的设想。
再拿省内的青岛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县域发展是一个让青岛市“脸红”的话题。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县域经济占比达70%以上的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占全市近七成面积的青岛县域在2011年的经济产业才勉强过半。
这种不合理的局面随着“全域统筹”战略的实施和“赶超发动机”的启动,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过去式”。2011年,青岛出台了城市历史上第一个全域发展规划,以“全域统筹、三城联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布局全面展开,县域经济的“赶超发动机”也随之启动,从而使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得到了释放空间。
从省外的苏州到省内的青岛,再到济南周边的齐河,这些县域经济的榜样,让我们找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通过这些标杆,能否找到济南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路子?济南人拭目以待。
作者:王彬 刘钦涛 冯经伟 刘媛媛   网络编辑: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