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海同志在全省(县)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耿庆海同志
在全省县(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
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26日)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提高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推广典型,交流经验,部署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城市建设管理行业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15年底全省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现场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会。昨天下午,大家观摩了无棣县城市建设管理,尤其是数字化城管建设运行现场,刚才,丁海堂县长介绍了经验和做法,与会代表都感到很受启发和感动,一个经济不很富裕的县,城市建设进展快,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规范,运行良好,确实很值得学习。无棣县的经验体现在很多方面,概括起来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推进机制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把数字化城管建设列入全县10大民生工程,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地方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一次性拨款600万元用于系统建设,在机构改革减人缩编的情况下组建了副科级监督指挥中心,真正形成了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环环相扣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数字化建设功能齐全。普查部件3.6万个,划分万米单元网格1112个,在部颁标准要求基础上又拓展建设了流动摊点管理、建设扬尘治理、渣土运输整治、户外广告治理等子系统,做到了城市管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三是运转服务高效。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对城市防汛、群体性事件等进行应急高效处理;所有建设工地全部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建设工地扬尘的有效监管;针对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的供排水、供气供暖、占道经营等问题,实行重点关注、重点管理,服务效率大大提高,结案率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99%,得到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慧化。东营、寿光、金乡也都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加快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三高原则,并把数字城市管理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特别是2005年,住建部推广北京东城区数字城管模式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始终把数字化城管建设作为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2007年,会同省信息产业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2011年,印发《县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方案》;2012年,纳入“和谐城管”创建六大工程;2014年,制定印发《山东省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并写入省政府《贯彻国发36号文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近几年,先后在济南历下区、潍坊、临沂、菏泽、寿光等地召开现场会和培训会进行调度部署。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住建厅部署要求,立足当地实际,整合有关资源,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烟台、青岛、临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率先完成系统建设并顺利通过建设部验收,烟台、潍坊、菏泽、寿光等城市数字城管系统还成为全国建设的样板。莱芜、菏泽数字城管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今年6月,全省17设区市中,14个城市建成运行,占82.4%;28个县级市中,14个建成运行,占50%;60个县中,25个建成运行,占41.6%。2013年,全省数字城管系统共受理各类案件283万余件,结案272万余件,结案率90%,发现和处置问题的数量明显增加,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先进省份相比、与住建部的要求相比,我省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全省还有3个设区市、14个县级市、35个县城数字城管系统尚未建成运行。在建成运行的城市中,通过住建部或省住建厅验收的市(县)只有18个。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鲁发[2014]9号),明确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推广数字城管模式”。10月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鲁发[2014]16号)提出“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交通通信、环境管理、社会治安、灾害应急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范围。”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3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13号)强调“要加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推动数字化城管向应急调度、地下管线管理、市政公用产品质量监测、工程施工现场监管、城市交通引导系统等领域延伸。到2015年底,全省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并逐步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网”。因此,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数字城管系统全部建成运行,到2020年在完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这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限。目前看,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努力。
今天参会的代表除了设区市主管部门分管同志, 49个未建成数字城管的县(市)主管局长,还邀请了部分县(市)政府分管县(市)长,这49个县(市)大多数经济条件和城市建设基础不比无棣县差,对照无棣找差距,没有理由不干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是构建和谐城管的重要内容,是为民服务的总平台,是加强行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树立时不我待、晚干不如早干的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这里再强调一下,设市城市尚未开工建设的,要抓紧开工,今年年底必须达到调试要求;已开工建设但进展缓慢的,要加快工作进度,今年底达到验收要求;已经试运行的,要尽快申请专家验收,保证系统发挥效用。县城尚未开工建设的,抓紧制定建设方案,列入明年城建计划,落实项目资金,确保规范建设;已经建成试运行,尚未验收的,抓紧组织专家验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二、切实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
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和验收,住建部有一系列部颁行业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省住建厅也相继印发了《山东省县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方案》、《山东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等文件,对部件普查、单元网格划分、数据建设、系统搭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标准规范内容详实具体,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大家要认真遵照执行。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一)系统建设要实用。 数字城管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要切实贯彻这一核心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权衡本地的城市规模、布局、发展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要严格遵循部颁标准和省厅工作要求,系统建设规范科学,流程顺畅高效,运行便捷实用。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在资源共享、服务外包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分散在公安、交警、交通、信息产业、国土资源、环保、社会治安等各专业部门的视频探头、电子地图等信息资源,整合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比如大屏幕,具备条件的城市可以搞,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完全可以用投影仪和液晶电视来代替。要开放建设市场,加强与数字城管研发单位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在确保系统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备租用、委托建设、外包服务等形式开展系统建设,减少数字城管的一次性投资。
(二)系统运转要高效。 管理职能的优化整合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点,是建设的难点,也是模式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东营、无棣、寿光、金乡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更是这样。如果单纯搭建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硬件平台,不能按照要求理顺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实现高效运转,就失去了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的意义。根据我们调度的情况,一些已经建成系统的城市运转效果并不理想,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仅仅局限于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某一个方面,还有个别县(市)的数字城管是为了应付创建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和文明城市等活动而建设,系统建设运行流于形式,上报的案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群众很有意见,影响数字城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都是由于系统建设不规范和运行机制不顺畅引起的。我们所说的职能整合并不是要求各市调整现有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使市、区、街道各个层级之间,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信息互通的机制,改变市区和部门之间分块管理、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地要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再造管理流程,建立部件、事件信息处理、绩效评价、督查考核等系列运转机制,切实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系统管理要规范。 数字城管涵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业务大都牵涉到几十个部门,没有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很难进行协调,更难以实现高位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是数字城管的运转枢纽,强化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刚才发言的几个城市中,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级别为正县级,金乡县为正科级、无棣县为副科级,都是全额事业单位,能够较好的发挥协调的监督指挥职能。要编制完成包括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等各个岗位工作手册,让每一个操作人员都熟练掌握。要加强数字化城管部颁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通过组织操作员、督查员、热线受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交流、竞赛比武活动,掌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组织业务骨干赴外地参观、调研,取长补短。加大业务考核力度,做到工作有标准,作业有质量,检查有记录,奖惩有依据。
三、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载体,其建设运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系统建设的机构设置、职能协调、建设运行费用等都要政府来落实。依我看,当前一些县(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迟缓、运行难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县(市)政府领导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问题。一个县十几亿、几十亿的财政收入,难道拿不出几百万元建数字城管系统?说到底,还是没有高度重视。请今天参会的县(市)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的牵头部门,要主动给当地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及时汇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争取摆上政府重要日程,并认真组织实施。要争取把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年度城建计划,落实建设专项资金。资金短时期难以落实到位的,也不能等不能靠,先干起来,立即着手开展方案编制、论证评审、部件普查等前期工作,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督考核。 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和质量,调动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来评判系统的运行效果。各设区市要加强对所辖县(市)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考核,督促各县(市)加快建设进度,提高运行水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采取调度会、督查、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对各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建设工作进展快、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给予表彰,对建设进度慢、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将约谈相关政府领导,并在城镇化、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和谐城管示范项目考核等方面进行一票否决。
(三)抓紧开展系统验收。 数字化城管系统验收既是对项目建设的认定,也是一个查问题、促提升的过程。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并连续稳定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自评达到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模式验收》标准,以及《山东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要求的,要按照程序及时申请综合验收。设区市、县级市系统综合验收由省住建厅组织,县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由设区市组织,验收完成后要及时报省厅备案。对项目建成后未按程序及时申请并通过验收的,将认定为未完成数字城管系统。今年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对各县(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一次集中调度,对进度迟缓的设市城市进行重点督导,调度和督导情况向全省通报。
同志们,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希望大家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学习先进县(市)的经验,加快建设步伐,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城管、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