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推进互联网+医疗打造智慧健康平台
近年来,平阴县以深化医改为契机,以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化互联共享为目标,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扎实推进智慧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促进了医疗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实现了就医更加快捷、诊疗更加准确、管理更加高效的多赢局面。平阴县被卫生部确定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济南市“智慧健康”试点县。2015年3月,平阴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六级评审,成为全国通过评审的两家二级甲等医院之一。
一、探索互联网+医疗,打造智慧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
2009年,平阴县启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出台了“1131”信息化建设框架,即建设一个县级数据存储中心,全县铺设VPN专用网络实现县、乡、村互联、启动三大业务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推行健康服务一卡通,解决了基层单位基本业务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2014年9月实施济南市民生重大专项科技项目“三级四联一体化智慧医学平台建设”,和市中心医院联合建立起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医、教、研、管四项业务互动。今年,结合平阴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11136”信息化工程,即:建立平阴县人口健康数据中心,县乡村建立卫生专用网络,区域智慧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为行政管理者、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广大居民三类用户提供服务,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医疗卫生协同应用系统、卫生行政综合管理系统、药品监管系统、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六大应用系统。智慧医疗打造了属于平阴的“智慧健康”优质服务,不仅给居民带来更多便利,而且医疗服务更加高效、精准,为卫生和计生行政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居民就医更加快捷
近年来,平阴县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县乡村卫生专用网络、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行健康服务一卡通、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等服务措施,有效解决了挂号、就诊、缴费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
一是推行区域一卡通。区域一卡通模式,病人利用就诊卡可以进行预约服务、健康咨询、个人费用查询、自助打印检验单等,实现网上个人健康自助查询与管理、与社区医生健康咨询与互动。同时,可以实现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对接,门诊医生在给居民问诊时,可以直接为没有档案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次的就诊信息也会自动的记录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实现自动更新。据县人民医院统计,通过推行一卡通带动居民就诊各环节共享贯通,就诊时间大大减少,病人门诊所需时间平均缩短16分钟。
二是实现连续医疗服务。通过医疗卫生协同应用系统,采取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方式,让居民接受的服务模式由片段式转为连续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后再回社区的闭环式管理。远程医学信息化平台打破传统的点对点的会诊模式,全面采用平台协同共享模式,需求单位通过县级平台可以同时邀请县级、市级或更高级专家进入远程会诊室,在远程会诊内可以实现会诊患者所有健康资料的共享。远程会诊、网络门诊拉近上级和下级的距离,基层的疑难病症可通过平台联动上级机构得到即时的解决。影像、病理通过区域平台可即时得到上级专家的诊断,这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没有资质问题。县级医院能有效地将高层次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提高。目前,县人民医院先期投资10万,配备了县级远程医学中心和洪范卫生院远程医学分中心信息化设备,改造装修远程医学中心工作室3间,配备专职远程医学分诊工作人员,明确高年资医生轮流职守网络医学门诊,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定期查体提醒、定期网络随访服务、与社区大夫互动交流、远程监护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三是创新手机医疗服务模式。平阴县通过开发智能手机移动护理、玫城网医手机医疗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医院服务功能延伸。“玫城网医”是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将手机终端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医疗流程中,实现了医生可以在手机终端跟患者实时沟通,并可以通过手机给患者开药、开检验检查申请。患者可以在下载手机客户端后,使用就诊卡登录“玫城网医”系统实现自主挂号、在线咨询、手机支付药费、手机支付检验检查费用,查看自己历次的检验、检查报告、门诊病历、查看医生医德评分。完成诊疗以后,还可以匿名对医生进行评价,通过“玫城网医”真正把医院“搬”到了居民的手机上。
三、医疗信息互联共享,诊疗服务更加准确
通过实施智慧健康平台建设,推行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医疗服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的了解病人信息,提高了医疗质量。
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健康卡确认的情况下,医生可以调阅区域内的所有健康信息,包括影像、检验、诊断、治疗等信息,包括居民在各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家族史、遗传病史等,使医生能依据全面的健康信息做出更快更准确的诊断,降低误诊率。检查检验报告可以零时间传送,医生可以随时得到病人历次的病历资料,进行历次影像的对比分析,对影像进行放大、增强、测量等针对性的处理、分析,使诊断结果更准确。同时,电子病历不仅提高了书写效率,而且解决了“天书”,使发药、收费等环节差错率大大降低。据统计,以前书写病历大约需要40到60分钟,推广电子病历后只需要6到10分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
二是提升急救能力。通过智慧健康平台将医疗信息、公共卫生信息和急救信息串联起来,大大提升了院前急救能力。120指挥中心在报警时,立即抓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历史健康信息,形成急救派车单,同时生成自救建议发送给患者。急救医生可以迅速了解病情,针对性施救,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是医疗资源共享。针对县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回收成本周期长,以及乡镇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不全、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平阴探索建立区域影像和检验中心,集中开展检查,检查结果共享应用。这样,既能节约大量设备成本,又降低群众的就医负担。
四、分级诊疗试点推行,开启慢病管理新模式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慢性病管理的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5年12月1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涉及了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等内容,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病管理体系中的任务,这是该县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探讨的重要依据。该县“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信息化已经辐射到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给他们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信息化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年年初,开始在平阴县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信息化试点工作。
一是调研确定试点。信息中心牵头成立试点工作领导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掌握一手信息。摸清了平阴县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现状、相应医疗负担,老百姓的防治需求,基层医生、上级专家的现状与需求。选取府前社区和孔村镇陈屯村两个有代表性社区为试点,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同步成立了领导组织和工作体系。
二是探讨建设三个信息化支撑体系。在试点过程中,主要搭建了三个信息化体系:即,辅助决策专家支撑体系、社区医生管理体系、居民自我管理体系。辅助决策专家支撑体系就是一个智能的专家决策系统,输入生活习惯、症状、辅助检查等内容,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提出治疗和康复规划,并发送到社区医生管理体系中,社区医生自动接收并执行治疗与康复管理规划;慢性病管理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与慢病信息实现联动。在中医院、县医院和各个乡镇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会及时推送的慢病管控平台,社区医生依据推送的这些信息开展社区居民的随访服务、指导用药、健康教育宣传等等防治工作。区域基本公共卫生和高血压慢病管控平台的健康档案数据共享,一次建档多方共用,避免重复劳动。纳入管理的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与社区医生与签约医生的实时沟通,接受健康指导,随访服务。这样就形成一个从精确诊断到社区健康管理再到居民自我管理的闭环式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目前平阴县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已覆盖常驻人口的99%,通过居民健康卡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的串联,真正构建了完整的“电子健康活档案”。精细化慢病管理工作,在12个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试点,累计为近2000名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持续、主动的医疗服务;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各环节试点工作,其成效正在逐渐显现。
五、大数据决策分析,管理更加高效
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归纳、汇总等方式为县卫生和计生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提供相关趋势分析,制订决策计划,提高了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信息决策能力。
一是及时提供全面的行业运行状况。通过汇集辖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数据,全方位分析行业内的各项业务运行情况,准确掌握全县居民健康状况、流行病发生情况,为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平台系统搜集大量完整连续的医疗卫生信息,进行趋势研究,开展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为制定全县公共卫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二是公共卫生管理与绩效考核便捷高效。目前,平阴县登记的重点人群有9万多人,管理人员少,公共卫生服务面广,任务量大。通过卫生监督及决策分析综合管理系统,抽取、分析基层基础数据,对设定的指标进行过滤审核,能迅速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考核的意见,及时整改。
三是实现全县医疗行业的一体化建设。通过区域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贯穿服务、质量控制、收费、物资四条主线,在区域内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全县医疗行业的一体化建设。通过建设县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二级一下医疗卫生机构取消服务器、存储等设备,仅保留网络设备,实现业务开展全部在云端进行。通过药品监管系统抽取药品流通、存储与使用的基础信息,对于监管药品的流通与使用更加有效,实现对药品的闭环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