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至84县 补偿机制是关键

10.05.2015  11: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去年10月,我省全面启动第二批54个县(市、区)、113家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试点,加上2013年启动的第一批试点,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84个县(市、区)、186家县级公立医院。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省内有关人士。

  补偿机制探索任重道远

  补偿机制仍是政府与医院博弈的焦点。据鲁南某县人民医院院长介绍,该院本应在2014年10月省里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时实行药品“零加成”,但由于补偿政策不明等原因,一直到今年2月初才实施;而改革后,医院由此造成的损失,一直没有得到弥补,只能挂账;个别相邻的县甚至在改革实行7天后又恢复“加成”,不知现在取消了没有。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县受同级财政状况影响,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仍有一定难度!”该院长直言。

  探索一条科学的补偿机制仍任重道远。我省东部某经济发达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处负责人认为,在补偿机制上,单纯或过多跟药品加成挂钩,很容易使改革偏离初衷。没有测算医疗机构实际运行成本,就按药品加成的数额补偿医院,将会导致“刚‘零加成’时,医院费用下降;但过一段时间,又出现反弹。因为其他补偿措施不到位,药品费用降下来了,检查费用却涨上去了!”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补偿了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损失,但医疗机构的不合理不规范医疗行为照常存在。取消以药补医,是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切入点,科学补偿机制应与正向考核机制紧密结合。

  改革推进需打组合拳

  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某县级市卫生计生局一位工作人员谈起改革,颇有无奈:去年10月第二批改革试点启动后,市委、市政府马上招集发改、编制、人社、物价、卫生等相关部门研究推进方案,结果问了一圈,很多权力都在地级市及以上的部门,县里没有多少决策权,只好暂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个部门‘在改’,而其它部门‘在看’”的局面:这个市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竟然有若干种没有被列入医保目录,不能报销。

  公立医院改革需打组合拳。这位工作人员呼吁,目前,县级医院价格调整、支付方式、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相对滞后,部门利益的平衡、协调机制的建立等日益显得迫切;政出多头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人才仍是最大短板

  “要把90%的病人留在县内,不是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一位县人民医院院长直言,首先是县级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该院最紧缺的是临床和影像科医生,磁共振室只有1名医生,CT室虽然有5人,也已经5年没有人出去进修学习;B超每天只能做200多人,好多病人排队,约有1/4的病人流失。

  各级医院扩张带来的“虹吸效应”一时也难以扭转。这位院长说,县级医院在扩,省、市级医院也在扩,进一步加剧了县级医院人才匮乏的局面。三级医院挖二级医院(大部分县级公立医院为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挖乡镇医院,再加上民营医院、大医院互相选人,医生跳槽很普遍。近年来,虽然各县级公立医院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人才仍是县级医院的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