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裹脚的英国女人
24.12.2014 13:50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阿绮波德·立德曾游历过中国的大江南北,她见识过院院有树、宛若一座大型园林的北京城,也为苏州姑娘一身蓝衣裙、时尚优雅的妆扮而惊叹;她赞叹湖州的雄伟教堂,同样对厦门的美丽岛屿印象深刻。
但这位随夫在大清国经商的游记作家心中有更揪心的另一张地图: “在西部,妇女们的脚都裹得像蹄子一样小……北方的劳动妇女因为脚下站不稳,只能跪在厚厚的黑土地上劳作。在广东,某种意义上来说,裹脚只是为了表示身份的不同。而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裹脚被列为是品行的标志……” 为此,这位一句中文都不会说、满可以躲在上海租界内过着舒舒服服小日子的富商之妻,投入清末的反缠足运动。当北方正经历着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时,这位英国女人,在南方各省市行走,宣扬废除裹脚。 她说,如果你还记得年幼时第一次踏进冰冷海水中的感觉,就能体会到她宣传反缠足时的心情。很多年以后,她被胡适形容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恩人”。 在1927年意大利人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所著的《医学史》中,裹足与阉割一同被列为中国古代外科医学的主要成就。这种观点固然是出自于对中国医学的不了解,却可以一窥“裹脚”这一时尚给当时西方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1893年,一位加拿大医生初抵中国,见到中国女人蹒跚步行的模样,还以为遇上了腿脚出问题的患者。了解真相后,她成了反缠足组织“天足会”在四川省的发起人。 立德夫人,就是中国“天足会”最初的创立者之一。她用的方法听上去颇有“愚公移山”的劲儿:自费去不同的城市,在每一个地方办提倡放脚的宣讲会。 你可以想象她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第一次宣讲会开始前,她邀请的官员摆出“藐视天地间万物”的架势带着仆从进场,把中国翻译给吓跑了;在汉阳一次全是上层男子的集会上,立德夫人问大家:女人裹脚是出自于自己的爱好吗?没人回答她,满屋子的人“听了这话都笑起来”;在苏州一间美国人所办的医学学校里,立德夫人讲了很多裹脚的危害,而两个年轻学员则用“勇敢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她裹脚的好处:漂亮! 立德夫人不禁揣想:他们也许只想得到缎面的绣花鞋,却从未意识到鞋面下那双扭曲的、畸形的脚意味着什么。她的医生朋友曾遇到一位从远方赶来求医的妇女,她的脚因为多年缠足已经坏死,她祈望外国医生能够给她的双脚带来奇迹——然而世上并没有这样的奇迹。 为了让中国人更能接受,她在演讲时张贴张之洞反对缠足的文章,并联系上李鸿章,希望他能支持她们。李中堂跟她打哈哈:“你想我发布命令,让全国的女人都不裹脚?我可没那么大权力……你想让我给你写点东西,像张之洞那样?好吧……”他随后嘟哝着说,“我现在老了,写不动了”。立德夫人灵机一动,让李鸿章在她的扇面上题词。这把接地气的扇子后来成了宣讲会很好的展示道具。 她意识到自己的宣讲很可能“给人茶余饭后提供了笑料”,但是,没有什么聪明的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直言不讳,坦言我认为裹脚有多么可怕,害处有多大”。也许因为她实在太实心眼儿了吧,很多满头珠翠的富家太太听过她的宣讲后,决定加入天足会,松开裹脚布。她不是第一个宣传反缠足的人,但在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演讲过后,天足的观念流行起来。 在广东,一位七旬老妇在宣讲会上告诉立德夫人:她扔了裹脚布,尽管年事已高似乎无甚必要,但她愿意为别人做个榜样。 在香港,一个报馆里工作的年轻人对她深深鞠躬:因为她的影响,他的姐妹与妻子都不再裹脚了。 “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国妇女,同时也是另一半人的母亲。愚昧、多病、肢体不全的母亲所养育的后代会与她一样孱弱不堪”,立德夫人在著作中写道。她相信中国的希望正在于勤奋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身上。但中国人有多少理解她的努力呢?在题写完反对缠足的扇面后,李鸿章曾意味深长地告诉她:“如果让妇女的双脚解放了,她们会因此变得强壮起来,男人已经很强壮了,这样的话,他们会联合起来推翻朝廷的。” 这就是立德夫人的故事。我想起她的故事时,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里面一位女性炫耀自己收集的古董绣花鞋和裹起来的三寸金莲;还有一位母亲,表示她热爱传统文化,正尝试给女儿裹脚。 10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也差不多把这些遗忘了。 不论如何,立德夫人得到的最广为人知的评价,来自福州一位道台:“你就像观音菩萨。过去观音在中国人心中只有一个,现在有两个了。”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24.12.2014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