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洁解读2017年计划报告

09.03.2017  22:02

受国务院委托,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做《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报告》)。 2016年计划执行的情况怎样?今年GDP增长目标为何定位在6.5%?如何评价2017年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实施去产能工作? 2017年3月7日15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请问这个目标是如何设定的?您如何评价2017年中国经济的前景?

【杨洁】正像您所说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我理解,从世界经济看,6.5%左右的预期目标,已经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从我国发展现实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在不断优化,这个速度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具体来讲,主要基于以下4方面考虑。

一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随着经济体量增大,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是客观规律。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74万亿元,增量达到5万亿元,超过1994年全年GDP总量。今年预期6.5%左右的增量,超过2016年6.7%的增量。

二是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今后4年,年均增长6.5%左右,就可以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三是能够满足就业目标需要。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6.5%左右的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全年11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有效应对就业压力。

四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多变,需要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集中精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综合以上考虑,我认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6.5%左右,是积极稳妥的。

展望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将进一步汇聚社会各界的热情和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坚信,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主持人】您对2017年去产能形势有怎样的判断?对相关工作有什么考虑?政府将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去产能工作?

【杨洁】“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推动下,各方面通力合作,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钢铁、煤炭企业效益转好,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

2017年是去产能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可以说,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也更高。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安排2017年各项工作。总的方向是: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多采取技术标准规范,更加科学精准、扎实有效去产能。

一是科学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十三五”期间统筹规划、前三年集中攻坚、任务大头落地的要求,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区资源条件、供需实际、在建项目有效衔接等因素,研究确定各地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对“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关停出清。

三是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分流安置,继续给予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加强再就业帮扶,做好转岗就业、再就业培训,发挥好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的托底作用,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同时,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防范道德风险。

四是强化标准和法规的执行。去产能首先应该去的是落后的、不安全的产能。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能退早退。

五是守住“四个底线”、做到“三个结合”。“四个底线”,就是安全生产的底线,妥善安置职工的底线,依法依规和诚信履约的底线,保障稳定供应的底线。“三个结合”,就是去产能与促进产业区域布局优化相结合,与促进产品和技术升级相结合,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相结合。

总之,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化解过剩产能,力争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主持人】这几年,政府一直在讲培育新动能,大力推动“双创”。请问2016年新动能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对经济增长有什么贡献?下一步,政府在培育壮大新动能、开展“双创”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杨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指出,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就2016年来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总的看,新动能快速成长、不断增强。主要呈现出3方面特点。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由点及面、有序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突破,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迈出新步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批高成长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28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投入运行,“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覆盖了17个城市,第二届双创活动周举办5000多场活动引世人关注。《全球创业观察》显示,我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企业和科研机构正成为双创的主力军。

三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卫星应用、通用航空、生物等新产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江苏、广东等东部地区,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加速兴起,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实践表明,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体抓好4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创新发展。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成一批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

二是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和大数据重大工程,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三是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发挥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打造全国双创活动周和“创响中国”品牌,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