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契机把乡村打造成“美丽经济”的前沿阵地

28.09.2015  13:28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经济来支撑。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乡村规划引导,乡土文化开发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水平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自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再次正式吹响生态文明大战略下的打造乡村“美丽经济”的号角,其涵义深刻,我们必须要用时不我待的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契机,抢抓机遇,推动乡村成为打造“美丽经济”的前沿阵地。

  一、打造乡村“美丽经济”恰逢其时

  (一)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美好乡土家园的基本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执政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而提出的科学决策。

  1、生态环境的挑战,告诉我们必须走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虽取得空前的成就,但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制约增大、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人多地少、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突出等。因此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走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2、经济结构的调整,告诉我们必须牢树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的新理念。原有片面追求速度、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难循环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以及超规格的高档消费经济,虽然换取了一时的经济增长,但却牺牲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如今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用什么来担当此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以乡村“美丽经济”为抓手,全面提升绿色GDP,奠定美丽中国建设的经济基础。

  3、时不我待的形势,告诉我们必须加快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的新步伐。一是人们盼望“青山绿水、记忆乡愁”的美丽愿望日益强烈。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并把重点放在农村,全党全国上下要形成新共识,取得新成效,这为我们打造“美丽经济”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更好地环境,同时也说明当前任务紧迫,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的新探索,新步伐。

  (二)是农业要强的必然手段。生产发展是打造“美丽经济”的首要任务,壮大农业产业,推动乡村发展,提升造血功能,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丰富农业的内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做到农味更浓,乡味更香的永续发展。

  1、立足“农”字强产业。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引擎”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立足“农”字做文章,通过土地集约化不仅让龙头企业和大户受益,更带动农民共同受益于农业附加值的提高,让农民实现普遍增收,推动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加工、销售、贸易、服务等产业链的完善,在农村奠定坚实的农业产业化基础。

  2、立足“绿”字强特色。坚持农业发展绿色化,绿色促进特色化,在“绿”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找准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以绿色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3、立足“优”字强品牌。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品牌为牵引,推动优质要素品牌化,打造优质农业品牌。

  (三)是农村要美的前提基础

  1、青山绿水是美丽经济之基。立足于青山绿水画卷之上的美丽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致富之路,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保住了自己的金饭碗,做到要致富,先栽树,发展生态是基础。

  2、农业现代化是美丽经济之根。改变农业经营方式,把传统小农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农业递进,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功能从单一生产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产业链条从生产销售向全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的重大战略。

  3、农业文化是美丽经济之魂。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到农业中来,是美丽经济的灵魂。坚持文化引领,挖掘特色,把“农业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情感代码,好好保护乡村珍贵的记忆,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到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乡村建设中,既塑造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道法自然”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突出地域特色、传统手艺、乡村民俗、乡村文化以及历史遗存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的、久远的、特色的就是大众的、生态的,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提升农业文化的内涵。

  4、创意创新是美丽经济之韵。创意创新就是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去创新发展经济,在美丽中国的精神指引下,创意经济将不断地改变产业、产品的运行方式,使之得到很好的转型,并且成为最具活力的消费内容。创意创新给传统的农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条件,它将开辟了一个新的经济领域,这个领域不仅仅与产品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还特别与模式的创新密切相关,它加强了将无形资产和文化多样性转化为物质财富的能力。知识、文化和创意作为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以不断更新和多重利用。相对于有形物质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无形资产是灵活、无限的,并且通过合作还可以更具有包容性,更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

  (四)是农民要富的希望所在

  1、拓展增收资源让农民更富裕。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让生态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土特产等独有资源变成农民的增收渠道,获得收入。

  2、拓展增收空间让农民更富裕。在拓展增收空间下功夫,让农民不仅从农业中增收,也可从非农中增收;既能从集体经济中收益,也能从个人的创业中增收。

  3、拓展创业机会让农民更富裕。加强对农民工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鼓励农业大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进优质企业到乡村投资生态产业,有效地带动农户共同创业。

  二、夯实推进乡村“美丽经济”基础

  (一)要让美丽风光走进千家万户。

  1、推进“三个蜕变”。“用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市场的理念启发农民”,让美丽经济的发展理念进村入户,推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积极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2、重塑“三种乡情”。让“美丽乡愁”烙印在乡村,重塑“乡味、乡韵、乡品”的标签。让人找到的“乡愁”有忧伤,也有温暖;有怀旧,也有美丽。通过产业融合把“低、散、小”乡愁文化,引向“新、聚、大”的品牌,使“乡味、乡韵、乡品”走向多元化业态,让“乡愁”成为美丽经济最重要的文化体验。

  (二)要让生态环境遍布千山万水。

  1、筑牢“一个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立足生态产业做文章,保护生态环境求发展”的宗旨,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美丽经济之路。

  2、推进“两个整治”。对有山不绿,有水不清,有地不肥,有污不治的现象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一是重点加强对乡村居住生活环境的整治。乡村居住生活环境是农村整体风貌和形象的体现,实现宜居宜业是生产的基础,是发展进步的体现。近几十年来,随着一些化工类的生活用品增多,农村里充斥了不少“现代垃圾”,生活污水、污物的治理滞后,给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整治居住生活环境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加以坚持。二是重点加强对乡村农业生产环境的整治。由于使用有机肥等生态方法来耕作的情况越来越少,“追求产量,不讲质量”的急功近利思想越来越多,大量农药化肥的普及,使农业生产环境一天不如一天,土壤重金属化、酸性化严重等,推进农业生产环境的整治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科学健全乡村“美丽经济”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制度和体制改革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美丽经济的发展纳入总体方案的规划、实施、考核之中,结合各地实际,大举探索新思路,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机制。

  (一)研究政策,形成有利于推进美丽经济建设的引导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调查摸底,把有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绿色产品、生态资源和环境美化、环境治理、创意创新等方面,以明确的思路、任务、目标、标准来规范指导发展,形成政策合力,建好政策导向机制。

  (二)健全组织,形成有利于推进美丽经济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美丽经济建设,是个全方位的事业,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完善社会团体组织,要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协调一致合力推进机制。

  (三)创新服务,形成有利于推进美丽经济建设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和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走专业化服务之路,在产业规划、人员培训、营销模式、创意创新等方面替政府发挥好行业的服务员、政府的参谋员、产业的信息员、政策的宣传员等服务功能。

  (四)规划布局,形成有利于推进美丽经济建设的产业集聚模式。突出抓好规划布局,着力打造美丽经济特色。坚持以农为本,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种植、养殖等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坚持以科技为手段,将创意元素巧妙地运用到产业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坚持文化引领,突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民居文化等文化传承。

  (五)示范带动,形成有利于推进美丽经济建设的成长壮大机制。结合农业部等部门开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新农村示范创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绿色产品认定等为契机,深化比学赶帮氛围,打造品牌孵化器,创造美丽经济成长壮大机制,进一步增强美丽经济发展后劲。

  四、明确推动乡村“美丽经济”目标

  打造美丽经济须立足生态产业做文章,保护生态环境求发展,创意开发铸特色,强化品牌建龙头,带动乡村富百姓,坚持不懈地走与新农村建设、两型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途径,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一)要以推进“新农村”为目标,完善农业农村规划,以生态良好指导新农村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以完善“新机制”为目标,普遍提高思想认识,发挥生态环境在美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引领作用,破除体制壁垒。

  (三)要以培育“新产业”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家致富。

  (四)要以提升“新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文化创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产业软实力,培养造就生态、经济、社会三意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五)要以打造“新面貌”为目标,倡导和谐乡风新文明,建设整洁秀美新农村,形成“步步为景、处处皆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观网络。

  抓好美丽经济建设,必须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真正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把乡村打造成一个拥有阳光、空气、生态、人文、艺术、浪漫的幸福家园,推动乡村成为名符其实的“美丽经济”前沿阵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