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社区减负方案 七方面着手减负一半

08.09.2015  14:51

  社区不再承担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经济创收等任务指标,社区不再作为责任主体进行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7日,青岛市开展社区减负专项治理行动,发布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台账、社区挂牌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工作进行减负部署,确保社区工作减负51%。

  本报记者陈之焕

  开展社区减负专项行动

  7日,青岛市开展社区减负专项治理行动,并发布具体的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部署对社区减负,并将在10月份出台社区工作清单、社区证明盖章清单、社区考核评比事项清单、社区牌匾保留清单、社区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清单、农村社区“两委”权利清单、社区信息系统整合推进计划等。

  根据青岛市社区减负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9月7日起,由青岛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经济创收等任务指标,原则上一律取消。社区作为责任主体的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事项,原则上一律取消。

  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对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建立统一的考核评比指标体系,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指标一并纳入,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考核评比活动。取消对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

  将对社区挂牌进行清理

  “以市北区为例,曾经有一个社区挂了101个机构牌子,其中一个部门在社区挂了十几个牌子。”青岛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挂牌多也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大问题,此次专项行动将对社区挂牌进行清理。

  9月7日起,由青岛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进行规范清理,原则上能整合的一律整合,能取消的一律取消。社区办公场所对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牌子和“中国社区”标识。各职能部门不得以是否设机构、挂牌子作为考核社区工作的依据。

  精简社区会议和台账

  “以前社区台账、档案要存很多,每个部门要存近百份档案。”青岛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称,要压缩基层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参加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原则上区(市)级组织的会议每年不超过2次,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的会议每月不得超过4次;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原则上每周只召开一次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如无特殊情况,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得召开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会议;确需召开的,必须经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大幅减少各职能部门针对社区的各类台账和材料报表,整合内容重复、形式雷同的材料报表。取消未经批准的各种创建、考核、评比等纸质台账。公布取消的台账清单。

  社区公章不再随便盖

  由民政局牵头制定《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社区有能力提供证明的,方可使用社区印章。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加快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精简各部门建设和部署在社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服务终端,部门新建业务应用系统不再单设服务终端或向社区延伸,已建成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要逐步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规范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

  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减负后,青岛市将根据居民需求增加社区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