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795株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挂牌标注、GPS定位保护

09.05.2015  12:03

  “这棵古槐有300多年树龄了,就像我们村民的家人,上次撞成那样,幸亏救治及时才恢复到现在。”4月22日,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王营村北,一棵古槐苍劲挺拔,受伤的枝干像裹着膏药一样包着,大部分已经纳新吐绿,紧邻的住户王焕珍主动当起了“解说员”。

  去年4月底,位于朱台镇王营村的一棵有300余年树龄的国槐,被过路车辆刮伤,劈裂裂缝长度达3公分。由于实施了动态管理机制,该古树的监管人及时上报区园林局,区园林局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对古树进行会诊,并采取有效救护措施,最终使古树得以保存,不至于因伤致死。    自2012年以来,临淄区在全区范围掀起古树名木普查,普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的名称、生长地点、长势、干高、冠幅等基本情况,对古树信息的记录,也由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发展到采用先进的GPS定位,准确登记树木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计795株,其中片林7处。   同时,对每棵古树名木逐一进行了挂牌保护,让每棵古树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有了明确坐标,更有了一张自己的“身份证”。标志牌上详细标明了树名、学名、科属、管护责任人或单位等内容,确保每棵古树的养护管理都细化到责任人或单位。监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区园林局工作人员跟踪观察记录古树的生长情况,督促监督养护管理情况,及时掌握古树的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率达到100%。   普查中,工作人员还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和自身生长情况进行查看,有针对性提出病虫害防治措施、复壮意见,对勘查中发现的濒危古树进行了及时“施救”,对于已经死亡的古树名木查明原因、登记上报。   临淄区园林局科教科科长徐小玲说:“古树凝聚着乡情,承载着乡愁。许多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蕴藏着历史与自然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是生命不息的‘绿色古董’,保护古树名木不单单是出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一个地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保护。”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