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揭牌仪式举行
26日下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揭牌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
26日下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揭牌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
中国山东网11月26日讯 (记者 王晔)26日下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揭牌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仪式由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主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山东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刘显世,传习所传习人、著名修复专家潘美娣,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参加揭牌仪式。
刘显世表示,山东作为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附设传习所试点省份,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培养古籍修复人才,逐步开展濒危古籍的修复工作,确保这批文化遗产传承到子孙万代。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拜师仪式。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拜修复技艺传习人潘美娣为师,逐次向潘老师献花、敬茶。
据了解,潘美娣是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早年在北京图书馆名师张士达、肖振棠门下学习,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长达40余年,成为技艺精湛的修复专家。1984年,主持修复江苏太仓明墓出土文物,将已成为“粪饼”的古籍成功恢复原样,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技艺被《解放日报》、《文物》、《文汇报》等争相报道,一时声名远播。1999年,潘美娣主持修复宁波天一阁所藏已被水浸成饼的明代科举录。2011年,主持修复山东省图书馆藏一级古籍宋赣州州学刻本《文选》。潘美娣著有《古籍修复与装帧》一书,系古籍修复工作者必读的权威之作。
这次拜师仪式,是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有利于全面提升修复人员的修复技艺,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古籍修复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从而让珍贵的齐鲁典籍完好的传承到子孙后代,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作为全国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成立6年来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重点项目和日常修复两结合,提高了古籍修复人员的修复水平。2011年9月,宋刻本《文选》修复成功,表明山东省古籍修复工作已步入科学的轨道。同时,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业务指导,帮助山东大学修复入选国家名录的珍贵古籍,为“台儿庄古城”修复一批供展览用的破损古籍。
据了解,2013年6月8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成立,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杜伟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向学员传授古籍修复技艺。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之举,旨在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充分发挥传习中心及国家级专家在古籍修复领域的学术带头和技术传承作用,201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了传习中心附设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试点工作。根据古籍保护工作实际情况,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选取天津、山东、辽宁、甘肃、云南五地作为首批试点,建立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