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各族群众携手奔小康

18.07.2015  21:35

    夏日的一天中午,长白山脚下,朝鲜族人家。朴明玉大婶正在准备午餐,冰箱里满是应季的瓜果蔬菜,丈夫李万吉刚从自家稻田里回来。李万吉说,今年的有机水稻长得好,已经有人来订大米了,年底能有七八万元的净收入。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城镇太兴村一个普通的农户。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小康社会10项指标中,延边有9项达到或超过了规定标准。

   富民政策开花结果

  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的高原选择了回到家乡务农。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种了10亩蔬菜水果大棚。

  “国家出台了许多好政策,如兴边富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许多群众从中受益。”高原说,“现在流行采摘,这些瓜果在田间地头就能卖个好价钱。”河西村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的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建设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家家户户都是兴边富民政策的受益者。

  好政策开花结果——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延边州在全面小康路上大步前进,2014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6元。

   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美丽莎是一位俄罗斯导游,每个星期都会带四五十人的俄罗斯旅游团从珲春口岸进入中国。她说:“我带旅游团到中国已经十几年了,中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了。很多俄罗斯人在珲春买了房。”

  自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起,延边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为延边提供了难得的再发展机遇。

  从“开通珲春经罗津港至上海(宁波)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到“开通延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平壤、郑州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从“图洽会”到大图们倡议部长级会议,延边正在构建面向东北亚的开发开放大格局。2014年,延边州口岸过货量240万吨,过客量132万人次,分别增长62%和8%。

  延边的优势,还有文化。延边大学党委书记金雄向记者介绍,全国70多所大学开设的朝鲜语专业中85%的骨干教师,重点大学中的朝鲜语言、文学方面70%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都是延边大学培养的。

   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从早期移民开发,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汉族、朝鲜族等各族群众在延边并肩战斗,“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见证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时代在变,珍惜民族团结的传统始终没变。延边州始终把民族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学校坚持开展“朝汉手拉手、民族心连心”活动,全州有300多个学校团队、5万多名青少年结成友谊对子。在探索民族团结工作机制过程中,延边州各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和“三帮扶”等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朝鲜族群众包饺子,汉族群众腌制辣白菜——多年来,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与汉族群众不仅和睦相处,而且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学。延边节日多,无论哪个民族的节日,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干部队伍“三个特别”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要有一支“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的干部队伍。

  在朝鲜族人口占一大半的丹英社区,50岁的社区主任王淑清可以熟练使用朝鲜语和群众交流。“只有团结才能和谐安乐”——在王淑清的倡导下,社区成立了由汉族、朝鲜族、回族、满族等7个民族群众参加的语言学习班、文艺演出队。她还动员有特长的居民将社区各类特色工作编成词曲,在辖区内广为传唱,使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在延边,像王淑清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人心齐,泰山移”,“三个特别”的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凝聚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力量。

  

  原标题【 吉林延边:各族群众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