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构建“互联网+一所+两室+三员”模式 矿山治安警务网络遍布矿区每个角落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辖区内黄金、石材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现有矿业公司12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流动人口众多,散布在全市10个乡镇,30个矿区、采矿点;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量大,年均用量达1万余吨,治安情况复杂。针对这一实际,招远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在矿区构建“互联网+1所+两室+ 3员”的矿区管理新模式,形成矿区治安巡防、爆炸物品管理、务工人员管理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治安管控的信息化、动态化,保证了矿业秩序持续稳定。
“互联网+1所+两室+三员”
矿区智慧警务推出新模式
所谓“1所+两室+3员”,即以招远市公安局矿区治安派出所为中心,以综合勤务指挥室、矿区警务室为依托,以务工人员专管员、治安巡防专管员、爆炸物品专管员为主体开展矿区治安管理模式。
矿区警务室是派出所日常警务延伸到矿区一线的服务窗口,由矿山企业固定人员入驻办公,派出所统一培训管理、随时指挥调度,实现警企网络互通、信息共享、警务联动;派出所综合勤务指挥室整合矿区所有监控信息资源,将辖区200多个社会面监控、12个矿区企业重点部位、爆炸物品监管的监控数据资源,全部通过互联网接入综合勤务指挥室,实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值班民警每日通过人员数据分析、视频巡防、矿区警务室信息汇总等综合分析研判辖区警情和治安管理情况,据此调动警力和企业保卫巡防力量合力开展警务工作。
务工人员专管员、治安巡防专管员、爆炸物品专管员在派出所、警务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自负责对应的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全部用“互联网+”相串联,通过爆炸物品、务工人员管理系统和监控视频、矿区警务5大微信群及QQ等实现智慧化、信息化互动管理。
“警务室不仅是公安创新智慧警务,联合辖区企业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矿区平安的前沿阵地,也是对矿区外来人员和爆炸物品实施长效管理的警务服务之窗。”矿区治安派出所所长王博说。
少走山路 多走“网路”
务工人员信息实现即时化
“本以为矿区是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地,可没想到,刚一来就被抓了。”近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在青岛故意伤人后逃窜至招远市某矿区藏匿。当天,李某跟几人一起来到一矿区打算入住打工,矿区警务室务工人员专管员通过务工人员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登记,第一时间将新增务工人员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矿区治安派出所值班民警。民警接到系统提示后,立刻进行审核查验,发现李某为网上通缉人员,不到半小时,便将妄图蒙混过关的李某抓获。
据不完全统计,矿区外来务工人员最多时高达3万多人,很容易成为犯罪的多发地和在逃人员的藏身地。为此,矿区治安派出所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常住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人员归档、化零为整、居住定位、门牌管理、身份核实、人证统一的管理措施,要求所有外来务工人员一律办理居住证,并建立外来人口档案。
然而,全市矿山类企业较多,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工人流动性较大,传统的“脚步+笔记”警务模式逐渐显露出短板,牵扯了基层派出所大量警力,却难以实现理想的警务效能。矿区务工人员专管员依靠矿区治安派出所为其提供的企业用工人员登记系统,省略了原先烦琐的登记申报程序,既方便企业对员工信息的登记及日常管理,也方便公安机关及时获取企业员工信息,及时进行流动人口管理。同时,派出所要求各专管员根据员工流动及变动情况,实行每日网络汇报、每日核查,确保来人即登记、走人即注销。通过这种做法,即时甄别招聘员工情况,高效率、多视角地将各类流动人口纳入警方视线。而矿区治安派出所通过务工人员专管员,也详细摸排了各矿区务工人员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各矿区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与身份信息。截至目前,派出所共通过务工人员专管员核实登记外来务工人员和矿区经商、服务人员3万余人,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抓获各类在逃人员5名。
矿区警务室设立的务工人员专管员,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主要靠“民警走山路”+“企业汇报”的模式,一条条畅通的网路,使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比对、核查、管理实现智能化,纳入了矿区治安派出所的警务信息网络之中。
“互联网+”管理系统
爆炸物品实现人机同防
8月16日下午,在新大井矿区警务室,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爆炸物品台账。通过电脑上联网的视频监控,可以清晰地看到爆炸物品的交接、存放、使用情况。桌面刚登记的台账上,记录着当日14时的爆炸物品使用情况,爆破员王某、安全员姜某、爆炸物品领取数量、爆破作业地点、装炮时间、放炮时间、爆炸物品清退情况、其他在场人员情况全部列入,一条条十分清晰。
招远市黄金、石材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量大。矿区治安派出所在民爆物品销、运、用、存、退“一条龙”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设立矿区警务室爆炸物品专管员。通过爆炸物品“互联网+”管理系统,真正将爆炸物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运输、交接、井下存储、使用的每个环节,实现了爆炸物品管理的全覆盖,确保不让每一根雷管、每一包炸药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效能。
通过专职的爆炸物品专管员,再次对辖区涉爆单位招聘的爆破作业、民爆物品管理等从业人员逐一梳理信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个人基础信息档案。同时,专人管理也让爆炸物品台账更加规范和及时。按照工作要求,爆炸物品专管员每天都要将爆炸物品的发放人、领取人、发放及领取时间、种类、数量、编号、当日清退物品的种类、数量及编号,清退人及接收人姓名等全部详细登记并定期上报,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的安全责任感。
他们将爆炸物品专管员全部纳入QQ及微信群联动管理,矿区治安派出所还将日常的一些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宣传片等危爆危险物品宣传材料通过QQ、微信群进行推介,让相关从业单位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涉爆企业可通过QQ、微信等形式,直接向监管民警提出疑难问题,并得到及时解答。
网络互连 信息共享
实现警企联防联动
矿区居住区大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易发生外来人员流窜作案。而矿区治安派出所与各矿山企业距离远近不一,一旦出现纠纷或发生案件,有时难以及时赶到现场。他们通过治安巡防专管员整合几大企业的警卫力量,实现了警企联防联动,一旦有突发状况,民警可以调度指挥企业安保力量前期处置,有效弥补了这一问题。
为提升防范效果,矿区治安派出所民警调度治安巡防专管员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辖区200多个社会面监控、10个矿区企业的监控数据资源,全部通过互联网接入矿区综合勤务指挥室,实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打造了覆盖全矿区的视频巡防体系。7月19日,某矿业公司治安巡防专管员在走访时了解到,近期矿区有非法采矿现象。民警立刻根据情况反馈,调取了周边监控,迅速锁定了案发时间段及部分嫌疑人。7月22日,矿区治安派出所民警根据调查,联合某矿业公司警卫力量设网守候,22时许将17名涉嫌非法采矿嫌疑人当场抓获。
矿区治安派出所不仅擅长打击犯罪,更善于发挥警企联动的威力,进行前期预警。矿区治安派出所值班民警每日根据各矿区人员数据分析、视频巡防、矿区警务室信息汇总等综合分析辖区警情和治安管理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过微信、QQ发布预警等信息。“哪个矿区丢了东西,大家都能收到预警,而且小偷没几天就抓到了,我们住得也安心。”居住在阜山某矿区的冯师傅说,“以前下井时都不太敢把值钱东西放在宿舍,担心会被偷,有了警务室后,这类现象基本没有了。”
治安巡防专管员不仅负责日常的安全防范,也做企业员工的矛盾调解员,将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将“火苗”第一时间熄灭。务工人员有啥小矛盾,都爱到警务室来找治安巡防专管员评评理,原来夏季经常发生的打架斗殴等事件几乎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