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将举行

23.09.2014  11:0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梆子进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将于9月28日至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集中展示山东梆子和山东地方戏发展的最新成果,打造齐鲁戏剧知名品牌,扩大山东舞台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

此次展演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示范意义。 1960年,山东梆子剧团曾经带着《墙头记》、《万家香》、《玉虎坠》、《两狼山》等优秀剧目到北京汇报演出,在当时掀起了山东梆子的热潮,此后再也没有举行过大规模的山东梆子晋京集中演出。此次展演是时隔54年后,山东省再次组织山东梆子集中晋京举办演出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下,山东梆子剧种在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所取得的成绩,必将在山东梆子乃至山东戏剧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山东梆子的复兴对山东地方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激励作用。对山东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文化强省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剧目题材丰富。 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擅演古装戏。此次展演却突破了以往传统剧目的题材范畴,展示了该剧种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展演的四台剧目,历史剧和现代戏平分秋色,各占两台。《萧城太后》通过契丹太后萧燕燕对汉文化的纳仰,将一个消失的王朝、一个远逝的民族、一个铁血的契丹皇后从历史的铁幕中拥出,以宋辽澶渊之盟收煞,揭示了民族的融合与血脉亲缘。《两狼山上》讲述了素有“杨无敌”之称的杨业在北宋雍熙三年,作为西路军副帅征战辽国的故事,通过杨业身陷绝境被困两狼山上,承受着被怀疑的愤懑、被抛弃的痛苦以及骨肉间的生死离别,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表达了一代忠臣宁死不屈以死殉国的大无畏精神。《古城女人》描写的是1937年鲁西南一座古城的织锦店女店主陶贞兰从最初胆小怕事到舍命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故事,演绎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民族危难时期的大义、大情、大悲、大爱。《圣水河的月亮》讲述了中年留守妇女老耿在经历了丈夫移情别恋、丈夫受伤的人生困境后,重新审视自己、以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决策自己人生未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自立自强、宽容博爱的传统美德。

三是演出阵容强劲。 目前,山东梆子专业院团一共有10家。其中市级剧团4家,县级剧团6家。此次展演的四台戏,分别由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排,都是市级剧团,覆盖面广,各团的演出均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力,行当齐全,代表了目前山东梆子剧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参加本次展演的主要演员都是当下山东梆子最顶尖的艺术家。其中,《萧城太后》太后的扮演者章兰是“二度梅”和中国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圣水河的月亮》中老耿的扮演者李新花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古城女人》中陶贞兰的扮演者祝凤晨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山东梆子十大名演”;《两狼山上》杨业的扮演者杨圣军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山东梆子十大名演”。他们的表演和演唱在继承山东梆子粗狂豪放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身的风格而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因此,本次展演也是山东梆子剧种的一次名家荟萃。

四是艺术精湛。 参加此次展演的四台剧目都是为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而精心创排的。从策划、创作、修改到演出,打磨了三年的时间,经过数十次的反复斟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都是全国一流的艺术家。其中《古城女人》、《圣水河的月亮》、《两狼山上》三台剧目亮相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均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并获得“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作曲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华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单项奖,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圣水河的月亮》还在第三届中国豫剧节上夺得最高奖“优秀剧目奖”。《萧城太后》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摘得“剧目金奖”,并获得“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六项大奖。这些获奖成绩充分反映了山东梆子的整体艺术水准。

活动期间,将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山东梆子和山东地方戏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