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老师揭秘出卷流程 出题审题磨题分工细
明天,将正式进入“高考时间”,全省60多万考生共赴考场,郑重地为自己的梦想起笔。那么,考生笔下的那张卷子是由谁命制的?经历怎样的出炉过程?保密情况如何?因为试卷命题人有5年的保密规定,本报特意联系到一位6年前参与过试题命制的中学特级教师刘嘉(化名),为考生和家长们讲述一张考卷的诞生。
[一通突然的电话]
说是参加“集体活动”,被要求签保密协议
“参与高考命题是早年的事情了,我们都签写过保密协议,不允许对身边人提起,这么多年过去,所以有些细节可能记不得了,只能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已过了5年保密期,但刘嘉仍然非常谨慎,表示不能透露太多的内容。
6年前的4月末,当时已经从教近30年的刘嘉,正在学校按部就班地上课,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通知我去参加省厅一个集体活动,时间有点长,让我安排一下课程。”刘嘉记得,电话里工作人员告知她必须保密,连身边的同事也不能说,接到通知的一两天后,当时不带高三班级也没有子女在高三就读的刘嘉就到了指定地点集合。当时到达指定地点的除了她,还有其他城市的教师,大家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先签了规定得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纸的保密协定,然后就被要求上了指定的大巴。
[一次严苛的安检]
不能带任何有字的东西,纸笔手机全没收
“当时都不知道去哪儿,大巴直接把我们拉到了机场,还以为要坐飞机去外地。”教师们原本以为只是常规安检,却没想到比想象的严苛得多。
“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必须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也不能有纸和笔。”刘嘉回忆,除了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都被临时“收缴”。
通过安检后,刘嘉一行并没有上飞机,而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引下,上了之前乘坐的大巴车,被大巴车拉着一路前行,绕了很远,走了近两个小时车程,才到达了一个群山环绕的地方。
[一个神秘的地方]
处处有门岗禁足一月半,至今不知是哪里
“当时去的地方应该还是在济南,但6年过去了,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我们当时具体是在哪儿。”刘嘉说,所到的地方应该是半山腰上的一个院落,建筑物楼层不高,有点类似宾馆,但并没有挂宾馆的招牌。院落里工作区、住宿区、餐厅一应俱全。“那个地方除了我们,没有外人去,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她笑着表示。
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四月二十七八日到达的她,等再出院子时,已经是近一个半月后的6月9日了。住进命题区后,命题教师们过上了像军人一样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几点上班,几点休息都有严格的规定,宿舍区和工作区大门、小门处都有门岗,非休息时间严禁我们回宿舍休息。”而在住宿区内,每名教师都有一间独立的卧室,工作区内可以随意交流的他们,一到宿舍区就进了自己封闭的小世界,相互之间不能交流。保密局的工作人员还会时不时地突击检查教师们的宿舍,以防备宿舍里有不应该出现的纸。
[一道繁重的工序]
题目要考虑难度和学情,一天要改好几遍
与严格的作息环境一起到来的是繁重的命题工作。“工作室的所有窗幔都拉上,厚重的窗帘下,开着日光灯照明,教师们不能随意走动,除了固定的休息时间,其余时间一直在研究、讨论题目。”刘嘉说。
命题组除了高中教师,更多的是大学教师,“在我们小组,大学老师负责具体出题,我和另一名来自其他城市的高中老师负责审题和磨题。”刘嘉回忆,虽然不负责出题,但是她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一样不逊色,每名教师命出一个题目,其余教师都要给出修改意见,“出一个好题,不是指改造一个题,而是需要创新一个题。”
命题教师们需要查找铺天盖地的复习材料,以避开重题,保证题目出得不难也不能太容易,还不能有任何歧义,同时也得适合山东学生的学情。所以早上出来的一道题到晚上往往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由于时间紧张,命题组教师们几乎天天都加班,题目没成型前,基本晚上11点才能回宿舍。
[一场持久的“战役”]
命题结束也不能回家,直到学生全部考完
5月20日左右正卷出来后,命题组又开始了紧张的备用卷出题阶段,然后再次汇集各地的复习材料查重,保证不能有重题,所有工作直到6月初才完成。“出题的过程就是一场战役,身体不好的老师还真吃不消。”刘嘉说。
而结束命题后,教师们并没有被通知即刻回家,而是继续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警卫下生活,一直到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在外人眼里“消失了很长时间”的刘嘉及其他教师才被允许回家。
“高考命题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高考学子、也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所以是一件非常严肃甚至严苛的事情,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是抱着虔诚的心严肃、认真地对待,不会出一丝一毫的差池,每年高考顺利地举行就是对命题老师们最大的褒奖。”刘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