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响“和平钟” 老兵感慨为什么参加抗战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7月7日在山东博物馆同时开馆开展。仪式现场,六名撞钟人共同撞响“和平钟”,警示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祈祷和平,圆梦中华。
这6名撞钟人分别是93岁的抗战复员退伍军人代表王默村,抗战遗属代表李秀泉,94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代表熊绪冹,解放军代表、省军区警卫连连长王上攀,大学生代表、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刘锦韬,少先队员代表、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学生钟文博。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6名撞钟人中既有共产党抗战老兵,也有国民党抗战老兵,还有抗战遗属代表,他们代表的群体饱经战火洗礼,更加珍视和平;现役军人代表、学生代表,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不忘国耻、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谈到抗战经历,王默村记忆犹新。“我在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共产党,先是在沧支队,随后又加入115师教导六旅和冀鲁边军区。”王默村告诉记者,1942年春,他参加德平县薛盖战斗时,头部和腹部负伤,险些牺牲。“我们当时进驻德平县境内的薛家、盖家,结果行动被敌人发现,遭到合击。”王默村所在的连队负责侧翼进攻,战斗结束后,一个连只剩不到五十人。“那场战斗太残酷了,一个连剩下不到一半,由于人太少无法再组建连队,只能和别的队伍合编。”除了薛盖战斗,老人还曾在其他战斗中负伤,现为八级残疾军人。
王默村的女儿王惠珍告诉记者,最近老人腿脚不好,正在济南某 医院 输液,但听说要参加撞钟仪式,一直坚持要来。“抗战胜利了,来这里敲响和平钟,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和平。”王默村说。
熊绪冹是6位撞钟人中最年长的。1939年,熊绪冹考入黄埔军校武汉二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9师第27团七连任见习排长,1941年秋参加宜昌战役,随后又参加青年远征军在滇西与日军作战。
“为什么参加抗战?为了救国,不愿当亡国奴。”说起投身抗日战争,老人语气坚定。
看着这些为国而战的抗战老兵,王上攀感慨万千。作为省军区一名“80后”上尉军官,王上攀近距离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敲响和平钟也是敲响了警示钟,钟声回荡,既让我觉得光荣,也让我知道肩负的使命重大。”王上攀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新一代军人,要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牢记使命、精武强能,平时敢担当,战时敢亮剑,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历史不能遗忘,需要一代代的传承。
王惠珍说,直到现在,父亲王默村仍然经常向子女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父亲喜欢照相,有很多抗战时期的照片,他喜欢边看照片边讲述当时的情况,我们姐弟三人几乎是听着父亲的抗战经历长大的。”抗战遗属代表李秀泉也说,父亲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他,让他感到自豪与骄傲。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刘锦韬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广大青年学生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当中,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以史为鉴,不仅要牢记祖国遭受欺凌的屈辱历史,还要用强健的体魄和先进的文化知识让国家更加强大,要牢记青年学生身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钟文博是6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她是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小学学生。能够亲手开启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钟文博很激动。“很高兴能够见到这么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爷爷,他们都是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钟文博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撞响“和平钟”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负责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承办工作的大众网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年日军铁蹄所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山东军民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段历史,值得每一位齐鲁儿女铭记在心。“撞钟也是为了珍视和平,更好地面对未来。通过这个仪式告诉全世界,我们齐鲁儿女缅怀先烈、向往和平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