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报》:济南女嗅辨师:闻“臭”识污染 一年闻嗅3000余次
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采集臭气,攀爬工厂的大烟囱,在苍蝇漫天飞的环境中吃饭……在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有这样4名女性嗅辨师,她们虽有爱美之心,却无法像普通女性那样化妆、使用香水,她们化身女汉子,和男同事们一起用鼻子为环境空气把关。
一年平均闻嗅3000余次
采访的前一天,由希华刚从外地出差回来。采访时,她和同事们正要在恶臭实验室完成这次空气样品监测,鉴别采集到的12瓶气体。4月30日上午,记者在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恶臭实验室”看工作人员演示嗅辨过程。由希华用一台“无油气体压缩机”,将经过过滤的空气装入3升的“恶臭测试专用袋”。她先将两个袋子装满清洁空气,另一个袋子在充一部分清洁空气后,用“采样注射器”抽取取样空气注入。完成配气后,才进入嗅辨阶段。这要求6名嗅辨员开始嗅辨。他们每人闻3个袋子,找出装有臭气的那一袋。由希华说:“之所以进行稀释,是为了防止恶臭气体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我们6个人,每个人要对同一个样品闻嗅3次。我们将判断结果写在纸上递给判定师。不用声音交流可以防止干扰彼此的判断。”最终,判定师根据结果进行计算,得出采样气体臭气浓度是否超标。每个样品都经过三轮嗅辨。每轮嗅辨中,嗅辨员都要从3个袋子中找出装有取样气体的那一个。如此算来,每鉴定一个样品,嗅辨员就要闻嗅9次。一年中,她们平均出差30次,每次取回至少12个样品。这样,他们一年平均闻嗅3000多次。
回家总是满身臭气
事实上,嗅辨员并不是新兴职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就有了“嗅辨员”职业的雏形。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标准,从那时起,嗅辨员成了环保部门里一项“兼职”,通过嗅觉考核的监测人员也同时承担着辨别恶臭工作。现在,像由希华这样的嗅辨员也要身兼数职,“嗅辨”只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常常在一个月中,他们要出差半个月以上,去的常常是环境恶劣的地方,比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我们去的常常是垃圾遍地的地方,所以人们也叫我们闻臭师。”
想干这一行有洁癖可不行,因为她们常常要在有臭味的场所里行走。往往回到家里时,身上的衣服都沾上了恶臭气味。每次回家,由希华和同事们都要把衣服扔进洗衣机仔细清洗、消毒。“好在我的家里人还都比较支持。听说有一次同事因为身上臭味太大,一进门家人就让把衣服脱了扔在门外再进门。”
告别化妆品和香水
要从事这一行业,并不需要嗅觉多卓越,只要嗅觉功能正常就可以了。由希华说,嗅辨员要经过5种闻味测试,需要从滤纸中分辨出花香、汗臭、果香、粪臭、甜锅巴气味。“最近,我们在其他城市进行了一次考试。测试的300人当中有60%的人能通过。”由希华说,测试当日,有个女性应试者喷了香水进入考场。结果,浑身的香气干扰了考场的气味。结果,考官只能将这名应试者带出考场。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嗅辨员们就告别了化妆、香水这些东西。“化妆品会对嗅觉产生影响。经常化妆的人嗅觉灵敏度会降低。”
在日本,嗅辨员类似自由职业者。持有相关资质的人,可以向很多机构提供嗅辨服务。日本的嗅辨员以女性居多,这是因为女性的嗅觉更加稳定。由秀华说:“这可能因为女性往往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干了这一行以后,也绝对不能抽烟、喝酒,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每3年,嗅辨员会重新进行一次考核。45岁以上的嗅辨员不适合做嗅辨工作,可以从事配气和判定的工作。
臭气不但难闻,还可能危害身体,为什么不能用仪器来代替人的嗅觉呢?由希华说:“现在的仪器只能鉴定一种或几种气体。但很多恶臭气体都是综合物质,只有人的嗅觉能直观地判断出气体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她说,如果把环境监测比喻成看病,使用仪器检测好比临床上西医用的化验手段,如果明确了检测目标,便能得出精确的结果。但在找不到检测目标的情况下,常常大费周章。而嗅辨员类似中医,虽然不对气体成分做判断,但可以用嗅觉判断臭气是否超标,以此为城市环境把脉。
报道链接: http://news.e23.cn/content/2015-05-01/201505010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