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祥城清水畔—嘉祥县推进环城水系治理让市民享受“生态红利”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为让更多群众分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嘉祥县累计投资5亿余元用于河道综合治理,先后组织开展龙祥河西延、洪山河、前进河、老赵王河、洙赵新河综合整治等环城水系治理工作,通过贯通城区的5条河流,形成内部循环、外部联通、“五龙绕城”的城市生态水系,先后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综合治理水系功能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祥县水系功能十分单一,主要用于排涝和农业灌溉。作为农业大县,丰沛的水系的确为嘉祥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嘉祥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排涝和农业灌溉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需求。“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向河道内排放,导致部分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群众对水系功能单一、水生态环境建设很不满意。同时,考虑到嘉祥县肩负着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护的重任,水系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从2007年起,嘉祥先后多次组织水务、园林环卫、住建等部门开挖了南湖、北湖,并对洪山河、前进河扩挖清淤。2013年对城区内部分河道进行了一次高标准的清淤,将河道底泥也进行了清理,避免了底泥对水质造成污染。2015年、2016年又连续对龙祥河西延、洪山引河、前进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修筑林荫自行车道、公园停车场、广场、浅水区观景平台等,栽植乔灌木50万余株,地被植物75万平米,水生植物16万平米。
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水系规模扩大了,库容增大了,河道最宽处达到了130米,既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也提升了南水北调工程蓄水能力。同时,通过栽植大量绿植和水生植物,构筑了一条绿色生态带,为土壤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提供了保障,也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生态娱乐休闲场所,让市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水系功能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铁腕治污一池清水不是梦
水面宽了,景色美了,如何让市民永享一池清水成为了嘉祥县执政者最关注的问题。
水环境治理,源头把控是关键。嘉祥县大力实施“治、用、保、防、控”综合措施,超常规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按照严于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标准,对所有工业水污染源实施深化治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私排偷放、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 对嘉祥县污水处理厂实施了一级A升级改造、脱磷工艺改造、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和污泥处置工程。加快城乡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埋设城区雨水、污水等各类地下管线40公里。同时,本着“宁可不发展,也不要黑色GDP”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了新建项目部门联合会审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上马,减少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嘉祥县还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污水直排口进行了封堵,同步完成了嘉祥港片区、护山面粉厂周边、城郊东郭庄、张庄沟和西关片区及菜市场的污水纳管工作,搬迁了西关集贸市场沿河屠宰户,清理了前进河沿岸的家庭厕所,组织住建、环保、城管等部门严厉打击向城区水系倾倒废水、垃圾的行为。
好水好风光让市民享受“生态红利”
每到夜晚,只要天气条件合适,每天到前进河、洪山河、龙祥河跑步、散步、打拳、练扇的市民不计其数;每逢周末,这些地方更是成了带着家人、朋友垂钓、野炊的绝佳去处。“每次有朋友来,我都要带他们来这边转转看看。”家住在嘉祥街道郑庄村的郑先生说。“八山六湖山水相依、五龙绕城生态宜居”。依托环城水系,嘉祥县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市民也越来越享受好水好风光带来的“生态红利”。2016年,随着环城水系治理的深入推进,嘉祥县将龙祥河湿地公园、老赵王河和吉祥湖等景区一水相连,打造锦上添花、唢呐迎宾、古堤晴雪、赵王飞渡、关帝旧宇、贾桥观湖、黄连秋色、东湖石径、荷风思雨、柳岸花鸣等东湖十景,并将孝文化、吉祥文化等传统文化,唢呐文化、鲁锦文化等民俗文化,老赵王河、贾桥等历史遗留文化,关帝庙、黄连神树等乡土文化以及生态休闲文化全部融入水系治理的设计与建设中,形成了20公里体现嘉祥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特色的水上生态景观画廊,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体验文化的魅力。“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祥城清水畔”。一池清水,五龙绕城,环城水系景观带成了嘉祥市民心中璀璨的明珠和无比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