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四十九日祭》:唯有牺牲告慰飘摇的生命
张黎导演的《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46集的故事,不像电影那般急于追求人性救赎的落点,也没有在人格贵贱上做刻意文章。除了青楼女子随身带着的风情与自卑,张黎更多的在情感的排异性上酝酿冲突。玉墨与孟繁明欲罢不能的情,成了叛逆期女儿孟书娟不可调和的恨,这样的劫数推动着剧中人无处逃遁的命运。此人物关系严歌苓原著有所涉猎,在张艺谋的改编中被去掉了,张黎不仅给捡了回来,还用它替代了电影中的二元尊卑,成为人物与命运交集的神经元。从该剧前半程来看,没有高大全的人物,甚至没有所谓英雄,只有刻骨的灾难,以及绝境中飘摇的生命和自我的救赎。
篇幅舒展的《四十九日祭》,在张黎风格化叙事和影像追求下,一面是更加残酷的战争呈现,一面是愈发丰满而个性的人物表达。电影主要围绕着外国假神父和玉墨做文章,电视剧则是战争长卷下的群像塑造。剧中,孟书娟、张欣怡照旧,小宋佳顶替倪妮,黄志忠化身的孟繁明回到原著的轨道,假神父的使命也还给了张嘉译饰演的法比,胡歌则接棒佟大为完成一个铁血硬汉的生命祭礼,文章打酱油出演了鬼子军官。
剧中玉墨是个褪去娼妇色彩的文艺女青年,为此小宋佳还文采飞扬地写了一篇《我演玉墨时,在想些什么》,甚至还搬出了清末作家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和陶慕宁先生的《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下的功夫之深,可立为当世女演员榜样。
法比在原著中是个沾染恶习的英国佬,张嘉译演绎这一角色坏毛病缠身的同时,不失人性本善与是非决断,不论在剧中的故事里还是群戏的突围中都是个脊梁骨似的人物。法比一角让张嘉译的表演又一次在年度电视剧男演员的表现中傲立群雄。
电影中掩护学生的那场戏被电视剧保留了下来,而且张黎还加了一点猛料,同时掩护了玉墨等几位的逃离。在军官戴涛眼里,战火中没有干净的女人和肮脏的女人之别,只有受难的女人,而保护女人,是军人,更是一个男人的天职。在他的帮助下,学生与妓女爬上了同一辆车,命运就此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显然,导演意图借戴涛的个人情怀,告诉观众电视剧与电影在细节上的不同。
在让胡歌对位佟大为的铁血之前,张黎先刻画了他的柔情。电视剧中的戴涛不必像电影里的李教官那般急于流血牺牲,而是以军务之名被安插在了玉墨的藏玉楼下抒情。作为玉墨与孟繁明情殇的旁观者,冬夜的雨打在他的钢盔上、他的雨披上和他跷起的二郎腿上,镜头摇曳如卞之琳《断章》;他装点成青楼女子窗前的风景,同时装点着玉墨的凄情。
除了玉墨与书娟之间因为女儿憎恶父亲而不可调和,军官戴涛、孟繁明与玉墨之间的情愫是张黎制造人物黏性的另一个几何三角。随着戴涛与玉墨之间的友情向爱情逼近,《四十九日祭》注定要被战火演绎得压抑而凄美,最后唯有牺牲才能告慰。
(曾念群)
■微评
@李星文:所有剧里都有麻烦制造者,不懂事,认死理,搞飞机,这个剧里是孟书娟。生死关头,沉浸个人世界观里跟大人作对,跟安全作对,跟爱自己的人作对。对这种劲劲儿的货,唯有等她长大才能懂事。
@梅子笑:胡歌同学真是在《四十九日祭》里奉献了从艺以来最赞的表演。长刺的女性好像很讨部分人喜欢,可我怎么这么不喜欢张牙舞爪和作的女性。12月南京的冻雨,我看着都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