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之四:“心”年
编者按: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相隔多远,春节回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回家过年,承载的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乡愁情结,更是亘古不变、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
2016年猴年春节之际,中国山东网特别策划推出“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记者、编辑根据亲身经历记录下回家过年的点滴故事,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浓浓的年味。
“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之四: “心”年
很少会主动提起春节。这些年来,一直在外求学后来工作,都觉得过春节是一件奢求的事情。今年是猴年,家中父母都是属猴之人,便决定好好写写我心中的年味。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年,与其说是过年,不如说是回家团圆。新年,心年。让奔波的心放假,让爱回家过年。我们或许已经过了期待置新衣、领红包的年纪,心中更多的是那份回家团聚的执念。时间像是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跑在前面,从不回头。过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车票的终点便是家
过年,是一张回家的车票
春节未到,却早早买好车票。除夕早上,踏上回家的列车。一路上,动车奔驰,比不上回家心切。列车上行人满座,虽然奔向各自的远方,笑容却是一样挂在脸上。这一年,在外工作,困难也好,收获也罢,跟这一张小小的车票比,都化作笔上的两个字——回家。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总会提及“家是游子的港湾”之类的句子。那时候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写在纸上,折起来然后好好收藏。所以至今,我依旧习惯在纸上写作。细细翻阅,写过家的题材几十篇,大多空洞缺少情感。现在才明白,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体会,“父母在,不远游”的那份亲情;才能体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字里行间透露的温暖。过去离家千里,不知家中变化,满是牵挂。如今离家百里,依旧很少回家。偶尔出差路过,近乡处,咫尺天涯。
列车停了,下车赶路。走在熟悉的胡同,很少听见孩子们放鞭炮的熙攘,更多的是家家户户传出觥筹碰撞的喜庆。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渐渐成为一家人维系亲情的美好时光。
新年,心年。这张载着团圆的车票,带自己回家。
回家的路无所谓天气无所谓距离
过年,是一碗陈年的酒
陈年的美酒,越陈越香越久越浓郁。农村过年,总是喜欢把珍藏的最好的酒拿出来,斟上一碗,细细品尝。这一年过得太匆匆,总有些事情值得回味。辞旧迎新,往事也就随着这浓郁的烈酒一饮而下。新的一年,也将迎来新的开始。
每年都能尝到家乡的酒,最好的酒也是在一家人都在的时候才能见到,然而这种机会并不太多。冬去春来,忙碌的一年终将过去,在我们感慨时光飞逝的时候,坛子里的酒却是越来越香。或许下一轮回,再到猴年,依旧开怀畅饮,诉说一年收成,或者一家人规划将来,其乐融融。
不曾想,人的一生又能经历多少个猴年,应该多一些陪伴。十二年后,父母也应生出华发。一年间,能够陪伴几日,想必寥寥无几。工作在外,自己总是感慨时间不够用,也许多年以后,喝碗家里浓郁的老酒,才会明白更深层次的道理。
过年,总是要喝碗家乡的酒。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才能尝到生活的味道。三杯两盏淡酒,听父母诉说一年的丰收。
新年,心年。喝一碗酒,未来日子,多点陪伴。
家人团圆便是年
过年,是一桌温馨的年夜饭
把今天看做原点,回想12年前,上个轮回也是猴年。过去的自己拼命想离开家,去个自己心中朝思暮想的远方。如今,12年后,工作闲暇,难逢假期,拼命想回家,发现自己过去真傻。
小时候过年,主要因为过年有三件事值得期盼——新衣、美食、压岁钱。如今,回家过年,最有味道的应该是一桌家人团圆的年夜饭。贴春联,贴过门钱,贴福字,贴窗花都是必备习俗,过年最讲究的还是一起吃顿年夜饭。每一个家庭在春节期间都有着自己的规矩和习惯,这种历经世代积淀的传统儒家文明习惯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族文化。一家人围坐一桌,座次讲究,礼貌谦让,席间听长辈讲述陈年的家族故事。
年夜饭的餐桌上,载满了丰收。在农村,吃年夜饭没有华丽的菜谱,没有所谓的套餐标准,也没有上档次的星级酒席,有的只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诚与质朴。从小到大,经历过二十几个春节,吃遍了各式各样的美酒佳肴,我却对每年春节都充满向往和期待。那份亲人围坐,其乐融融的亲情,血浓于水。
新年,心年,吃顿年夜饭。返程前,千叮万嘱,常回家看看。
过年,让许多人跨越时间与空间,不远千里相见欢。过年,是一种习惯,是与亲人团圆,是多点陪伴。(记者 刘海奎)
作者:刘海奎 编辑:邹淑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