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西新区7所新小学9月启用 国内名校资源办学

27.08.2015  18:12

  近日,记者从山东青岛黄岛区教体局获悉,2015年9月新学期,黄岛区新建石雀滩小学、凤鸣岛路小学、淮河中路小学、黄埠岭小学、易通路小学、中德生态园小学和烟台前小学等7所义务教育学校将投入使用。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青西新区成为国家级经济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聚集,新区学校承载压力逐步凸显。为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充分满足新区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青西新区全力加大教育投入,科学编制《黄岛区2014~2020年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强新建、改扩建学校力度,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民生成为青西新区各类民生工作之首。

  2014年,该区投入近10亿元用于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和塑胶操场、“211”工程及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投入9000余万元加强班班通、实验室及专用教室、图书馆建设。投入4263万元引进校车服务公司解决农村小学生上下学问题。投入3000万元为全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校园专职保安。为全区教师配备上下班班车,发放午餐补贴,统一制定工作正装。年中还追加356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11月,该区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在《黄岛区2014~2020年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中,制定了2014~2016年三年教育设施建设计划,近两年将在西海岸高标准新建20所学校幼儿园,区政府与建设责任主体单位签订了责任状。2015年有7所新建学校、2所幼儿园建成启用;2016年预计又有7所新建学校建成交付使用。

  高标准建设和配置新学校

  本着“建成一所学校,成功一所学校”的原则,黄岛区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办学模式改革,通过引进优质资源、一体化发展等模式,全力推进新建学校迅速成为新区教育的新名片。

  七所新建学校共投资6个亿,全部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配备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7所新建学校均实现高标准配备,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全部配有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每个教室均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架构数字化校园;学校还能通过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系统和音响系统,建成完善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和学生安全监控平台。

  除此之外,7所学校全部按照青岛市中小学标准化食堂标准建有餐厅,将为在校师生提供营养午餐,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室内体育馆等体育场地设施一应俱全,微机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及各种功能室齐全,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与活动需求。其中,位于老黄岛城区的凤鸣岛路小学在七所学校中后期配备标准最高,学校专门建有游泳馆,是青西新区唯一一所拥有游泳馆的小学。为进一步保障校园安全,8月份黄岛区新增校园专职保安129名,其中7所新建学校的校园保安已全部到位。

  引进外来优质教育资源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入国内名校资源和优秀教育管理团队来新区办学。目前已引进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由山师基础教育集团选派一名齐鲁名校长带领一批在国内专业领域一流的教师团队,把新建中德生态园小学打造成区域内基础教育品牌名校。引进教育科研机构,与山东立达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将新建石雀滩小学(现定名为“黄岛区齐鲁第一实验小学”)打造成中国独树一帜的专注力教育名牌学校。引进“全国先进民办学校”青岛超银学校,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由青岛超银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团队,把黄埠岭小学(现定名为黄岛区超银学校)建成国际化的高品质学校。

  实行学校共同体建设

  深化片区合作、1+1联盟办学,将两所区域内名校香江路第二小学和辛安小学与两所新建学校烟台前小学(现定名为黄岛区凤凰岛小学)和淮河中路小学(现定名为黄岛区育英小学)实行一体化办学,打造区域名校升级版。将新建凤鸣岛路小学定名为新的黄岛小学,原黄岛小学成为西校区,实现整体优化提升,打造黄岛小学升级版。易通路小学借力隐珠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与隐珠小学在大卢河两岸形成一河两翼、比翼齐飞的办学格局。

  在学校干部教师队伍配备中,黄岛区充分尊重校长的办学自主权,7所新建学校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全部由校长提名,教体局只负责考察、备案管理。在不稀释现有优质资源存量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优化提升新建学校师资配备。注重新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培训,“给学校端菜”“让学校点从 向菜”转变,聘请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科院等全国知名专家对干部教师进行了分岗、分层、分类培训。部分学校让教师进入高校“封闭培训”,超银学校教师参加和哈佛大学教授面对面活动、加拿大UBC大学考察团交流活动。

  改革创新带来的是百姓的高度认可。目前,七所新建学校招生工作已经全部顺利完成,其中齐鲁第一实验小学、中德生态园小学、新建凤鸣岛路小学、育英小学、易通路小学等已经爆满,家长们对这些注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新建学校充满了信任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