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 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枣庄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动员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以“十大提升工程”建设为统领,以绿色廊道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起步早、行动快、声势大、效果好,实现了“十大提升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面积13.5万亩,为年度计划的90.3%;新建和提升完善城乡生态绿色廊道432.9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03.4%;新建核桃为主的经济林、苗木花卉等林业高效产业示范基地6.1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05.3%。
一是高度重视,高标准规划,形成了“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强大工作合力。2月11日,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结表彰暨“十大提升工程”动员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出席会议并对“十大提升工程”建设以及冬春季造林任务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的意见》,市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枣庄市2015年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工程建设任务、标准、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十大提升工程”建设还被列为市委常委会2015年工程要点、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市政府百件惠民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市委、市政府领导通过召开调度会议、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区(市)、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组织发动,分解落实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调度督导,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岗、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是突出重点带动,打造精品工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森林网络。有效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围绕打造城区、道路、水系、荒山、平原、镇村等森林系统,突出绿色廊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了一大批深受社会关注赞誉、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精品工程,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网络。特别是规划建设的滕州秀美荆河绿色长廊20公里、薛城和高新区蟠龙河绿色廊道28公里、台儿庄环城绿道36公里,有效串联起沿线公园、景区、休闲旅游场所,形成了具有枣庄特色的森林景观,被群众称之为致富之路、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幸福之路。
三是广泛动员,强化宣传舆论氛围营造,初步形成了森林生态全民共建共享格局。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占领各个宣传阵地,形成了造林绿化宣传的强大冲击波,引导全市各行各业组织开展绿色公益植树活动,营造森林生态全民共建共享的大气候,形成了浓厚的“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氛围,为“十大提升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使群众既成为造林的推动者、参与者,又成为绿化成果的享受者。在市电视台开辟工程建设专栏,进行全方位跟踪宣传报道,展示成果。加强户外广告宣传,全市设立高炮型创森宣传牌28处,一般宣传牌6000多个,宣传条幅2万多条。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林业局与市妇联、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栽植“青年林”“学生林”“妇女林”等植树活动。各区(市)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党政领导带头参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市共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72个,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14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505万株。
四是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植树造林新机制,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科学有序推进。针对投资难,坚持“谁栽谁有、谁种植谁受益”原则,建立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企业大户投入为主体”的绿化造林市场化运行机制,在政府层面,将“十大提升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向重点项目倾斜;在社会层面,鼓励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造林大户参与承包经营或入股经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针对用地难,借助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引导企业和大户流转土地,建立了苗圃进城、以圃代林、以苗养绿、以果养绿模式,发展苗木基地和经济林果种植,实现了“政府得生态、企业得效益、群众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