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元年捷报”
12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3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丰收对于山东省东明县马头镇李庄村李站双来说,是一个已经庆祝过的消息,不过,这丰收来得却并不平静。玉米快要收的时候连续下雨,一些玉米得上了青枯病,好在技术指导及时,最后结果有惊无险。“农民种粮不是想得那么好种,好像种上就不用管了一样,这里面也是有技术的。”
这个鲁西南平原上的种粮农民,正是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的一个微观样本,大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粮食政策、小到在第几片叶时的施肥技术要点,都投射在他的十几亩地里。
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
今年是全面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第一年。“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成为贯穿全年粮食生产的主线。
在去年底,在我国粮食连续十年增产、攀升至一个新高点的同时,一些关于“粮食太多了”、“粮食不需要自己种”的不同声音在持续发酵。后“十连增”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变了吗?农业部门该如何保粮?地方政府该如何抓粮?农民该如何种粮?
不过,这些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统筹谋划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不仅释放的是信号,更坚定了再夺丰收的信心。
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确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其中,“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底线;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二十字则是下一步我国粮食生产的根本导向和实现方式:要在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基础上,把握战略平衡点,适度进口农产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粮食生产方式上,要以确保产能为目标,强化科技支撑。
“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始终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
今年的粮食数字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交上了一份优异的“元年捷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91亿亩,比2013年增长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4.19亿亩,增长0.9%。全国粮食总产量12142亿斤,比2013年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11145.4亿斤,增长0.8%,在粮食已经连续十年增长的高起点上,实现了高点爬坡、高位护盘,成绩来得殊为不易。
强化政策导向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方向明则政策稳。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第一年,一些已经被多年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重农抓粮政策继续发挥激励作用,这些政策纵向包含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横向覆盖了不同粮食产区、不同作物品种的方方面面,推动了今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今年以来,中央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四补贴”在去年1600多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农业部作为粮食生产主管部门,在全力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用足了心思,下足了功夫。今年1月,农业部专门下发《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通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说,农业部将切实增强责任感,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从政策落实、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科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防灾减灾和责任落实等方面着手,加大力度,加强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安徽省小麦油菜等良种补贴13亿元资金3月份已预拨到市县;陕西省今年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张榜公布,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能满足农民购机需求;江西省3月底前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41.09亿元、中央预拨良种补贴资金8.88亿元全部发放到户。
明确的政策导向、清晰的市场信号、稳定的增收预期,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政策好,各项补贴让种粮农民真正得实惠,种粮踏实!”陕西省南郑县新营村村民盛莲英的话道出了种粮人的心声。
狠抓科技服务助推粮食高位护盘取得新突破
从冬到春、从夏到秋,农业部门对每一寸粮田的殚精竭虑和对每一粒粮食的锱铢必争贯穿于全年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春耕时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严重威胁夏季粮油生产安全。农业部启动了春季防病治虫夺夏季粮油丰收行动,要求落实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积水的秧田要尽快清沟理墒,排水露田。气温稳定回升后,要及时揭开秧厢两头的薄膜通风炼苗,特别是温度较高时更要提早揭开薄膜。”3月31日,农业部紧急发布了《华南早稻应对暴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针对自2月28日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的首轮大范围强降水给早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作出了科学细致的指导。这已经是农业部今年春天以来发布的第19个技术指导意见。
7月中旬,正值主汛期,中国气象局预测当年将出现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抗灾夺丰收的任务艰巨。农业部启动“强化服务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以促生长、促早熟、防干旱洪涝、防高温热害、防低温冷害、防病虫害为技术路径,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
8月2日,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没浇上水的玉米只有膝盖高,叶子打卷,基本绝收。自7月中旬以来,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农业部紧急向河南、陕西、安徽等省派出8个抗旱工作组,深入重灾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了解旱情,评估干旱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地方农业部门一道,根据灾情发生情况和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抗旱技术指导意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5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56公斤/亩,提高0.2%。在今年局部地区灾情较重,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卡脖旱”的情况下,这是一份完全值得骄傲的单产答卷,它体现了“人努力”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检验了当前“重农抓粮”工作方式与道路的正确性。
一年又一年,土地不会停歇,农民没有假期,对千千万万奋斗在沃野良田上的农业工作者来说也一样,上年丰收的笑容还没有褪去,来年的耕种接踵而至,这是辛苦的劳作,也是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