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账本”公布!这件大事首次列为单独板块

26.06.2017  16:48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了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同时,审计署发布27个审计公告,包括中央预算单位2016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等。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有什么特点?一系列审计公告反映了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全面反映新情况新进展

  审计工作报告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强、财税领域改革不断推进、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改革发展的总体成效,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重点反映了财政预算管理、重大政策落实、精准扶贫脱贫、社会保障、资源环保、金融和企业改革等领域成效。

  胡泽君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表示, 2016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的100.02%,保障了发展需要;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4%,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超过600亿元……

  同时,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发展动能新旧转换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困难,深化改革协调推进中发生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阶段性问题,相关部门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鼓励创新、推动改革,坚持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实事求是地揭示和反映,积极促进规范和解决。

  “比如,审计反映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口径不够衔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获取不规范、监管规则及标准衔接不到位等情况,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解决。”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

  紧密围绕“三去一降一补”

  “审计工作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及时督促整改,并按季度公告审计结果。”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审计工作报告在综合汇总各项审计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归纳分析,紧密联系宏观全局,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大任务落实,作出客观反映。

  胡泽君表示,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方能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资金盘活和统筹使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审计工作报告揭示,个别地方和企业未严格落实淘汰化解产能相关要求。审计的20户中央企业中,有3户未按规定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其中中国建材未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0万吨,还租用外部水泥企业139万吨落后产能扩大生产。审计18个省发现,至2016年底,有3个省未按要求关闭或违规批复67处煤矿、涉及产能1259万吨,违规为在建项目办理备案手续、涉及炼铁产能133万吨。

  此外,在去杠杆方面,反映了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信贷资金投向需进一步优化,以及企业为“还旧”而“借新”的过渡资金利率较高等问题;在降成本方面,反映了营改增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涉企收费管控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领域收费种类较多、标准偏高;在补短板方面,反映了一些地方落实扶贫攻坚等民生政策措施不完全到位,有的政府投资基金和支持小微企业措施未达预期效果;“放管服”改革方面,反映了有些领域和地方存在放不下、接不住、管不好等问题。

  “国家审计不仅查错纠弊,关注和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还追根溯源,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进一步革新和完善机制体制,避免问题恶化和风险扩大,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玉德说。

  预算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历来是审计工作报告的“重头戏”。“近年来,审计工作以推动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以促发展、促改革、促安全、促绩效为核心,全面审计财政资金分配、预算执行管理和决算草案等方面,重点关注制度建设、过程控制、绩效评价进展等情况。”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

  审计工作报告在“中央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中始终贯穿上述思路。如在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反映了部分项目预算安排未充分考虑上年度执行情况和政策要求等问题;在转移支付管理方面,反映了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叠、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决算编制方面,对照新预算法有关要求,反映了决算草案中部分事项列报不够完整的问题。

  与近年相关审计情况比较,今年审计发现财政预算管理中问题的范围、性质和频次均有所减轻,相关体制机制也逐步完善,如中央决算草案与向全国人大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差异比上年明显缩小,反映出中央预决算编制水平和预算执行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持续压减,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费用管理基本规范,问题主要发生在下属单位,涉及的数量、金额也大大降低。

  审计工作报告还进一步加大分析力度,反映基建投资计划和预算指标下达的间隔较长、部分预算和投资计划管理分配不规范、预算评审及绩效管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等政策绩效问题,有利于推动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财政管理。

  “通过深化和扩大财政审计,透彻分析财政政策及收支规模和结构,可以有效地考量和研究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研究员王鸿说。

   扶贫审计首列单独板块

  近年来,各级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审计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也逐年加强,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进一步突出反映了扶贫脱贫、医疗保险、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及粮食收储等方面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年将扶贫资金审计情况作为单独板块,客观反映了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明显改善。

  同时,审计工作报告揭示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有些地方精准识别等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如有105个县的11.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有的地方存在追求短期效应倾向,如有24个县的56个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较弱,集中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存在“垒大户”“造盆景”现象,涉及扶贫资金5643.68万元;基层扶贫资金统筹和监管还未完全到位。

  “在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存在骗取套取、违规使用、借机牟利等现象。扶贫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公示公告、提高透明度,把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作为工作重点,把县乡村作为扶贫资金监管重点,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说。

  要完成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这次审计结果为进一步改善今后几年的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资金管理方面。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