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指向“全而不精”
2018年,山东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其中资产总额达到29303亿元,同比增长18%。但实际上,这不到3万亿元的资产分布于78个行业大类,而国民经济总共也就96个行业大类。记者从1月21日召开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了解到,省属企业“贪大求全”现象普遍,今年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将重点攻克这一问题。
我省一直重视引导省属企业明确主业。2013年10月起施行的《山东省省管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省管企业投资“四非”(非主业、境外、与非国有合作、参股)项目,必须经董事会通过并报省国资委核准后才能实施。2015年起,为落实简政放权要求,省国资委将企业的主业管理和投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集团公司行使,目的在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然而,一些企业在把权力接到手之后,却回到了盲目多元化的老路。去年下半年,省委对省国资委党委开展第二轮巡视,并延伸到部分委管班子省属企业,在这次“整体把脉”和“全面体检”中,不少问题正指向非主业、跨区域及跨境并购造成的大而不强、全而不精。
据介绍,新上项目中,有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从严从紧的项目,有的是科技含量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项目,有的是蕴含高风险的项目,甚至还有超出自身能力的无资本实力、无人才储备、无管理经验的“三无”项目。这些“撒芝麻盐”式的低水平投资项目频现,占用大量宝贵资源,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记者了解到,省国资委每年都会根据企业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进行风险提示,但依然抑制不住企业“贪大求全”的冲动。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表示,这主要还是急功近利“赚快钱”思维在作祟,热衷上些“短平快”项目。一些企业因盲目行动造成投资失误,也有企业因经营门类太宽导致负债率高企。
目前,一些省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去年7月我省党政考察团到苏浙粤考察学习时就发现,三省都非常重视主业在国有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引导作用,严控国有企业非主业发展。其中,江苏要求监管企业主业控制在3个以内,近年来省属企业新增投资95%以上集中在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浙江则重新核定省属企业主业,实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国有资本在电力、交通运输及商贸物流等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聚集度达85%以上。
“今年,我省将出台省属企业主业管理的意见和新的投资监管办法,扎实推动省属企业围绕主业做强做优做精。”省国资委主任张斌透露,今年我省将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在权属企业层面有序推进混改,还将探索在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层面稳妥推进混改,具备条件的企业优先选择以资本证券化方式实施混改。
据介绍,我省将择机对现有投资项目进行绩效检查、梳理论证,对决策失误、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坚决予以退出。其中一个重点是严控金融业务,强化对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管控,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投资基金分类管理及备案制度。非金融主业的企业要求严控金融业务新增投资,对产融结合效果不明显、风险隐患较大的存量业务进行清理整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