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山东“图书馆+书院”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济宁传播

24.07.2015  12:12

  为了解邹城市、汶上县等地“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发展情况,记者20日至21日参观了济宁邹城市和汶上县的尼山书院、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感受了传统文化在两地的传播情况。

  “图书馆+书院”模式即以图书馆为依托,建立尼山书院,以及在社区或乡村建立儒学讲堂,以便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接近群众。

  据邹城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平介绍,立足于本地的邹鲁文化,邹城市图书馆规划设立了尼山书院(孟子书院),并在全市16个镇街建立100个“孟子学堂”示范点,将学堂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李平说,邹城市还开设孟子公开课,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系统讲述了孟子的性善论、仁政学说、民本思想、正气论等学说,并讨论了孟子如何成为亚圣,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等主题,吸引了大批邹城本地国学爱好者参与,截至目前已举办了40多期,听众超过万余人次。

  在汶上县文广新局局长张会学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汶上县图书馆的茶艺坊、国学坊、国乐坊、书画室、棋艺室等场所。在书画室,记者看到书画爱好者在练习书法和国画。国画爱好者向炯说,图书馆不仅硬件设施齐全,而且为拥有共同爱好的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张会学介绍说,书画室等场所是“尼山书院”建设的一部分,目前还在规划建设国学体验基地,为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等活动提供场地。

  据悉,目前山东省建成尼山书院86个,社区或乡村儒学讲堂3500多个,服务群众近百万人次。山东“图书馆+书院”模式得到国家文化部的肯定,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并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