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遗日 20多种非遗项目集中亮相青岛(图)

12.06.2016  19:16

 

  昨天,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恰逢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在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里,20多个非遗项目集体亮相,传承人现场秀起“绝活”,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非遗保护中心也在当天推出了包括演出、展览等系列“非遗”主题宣传活动。

   非遗项目现场展示

  “这是上百年的黄氏葫芦烙画、还有传承了数百年的老榼子和田横砚台制作手艺……”昨天上午,在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门前,20多个全国、省市级非遗项目一字排开,向游客展示古老的手艺文化,众多非遗传承人现场为游客秀起了“绝活”,吸引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特别是一些小朋友,头一次看到古老的手艺,更是惊喜万分。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负责人赵永键介绍说,在全国第十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他们将本地20多个非遗项目拿出来向游客展示,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古老的手艺,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艺,并很好地承传下去。当天,除了非遗项目展示外,精彩的汉服表演等文艺节目,也让游客过了一把古代文化瘾,穿越时空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利用金属笔,在不同的温度和手法的共同作用下,画面上自然发生肌理变化,从而产生浮雕效果,色彩方面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这就是烙画艺术的精髓。烙画是中国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现在已经非常奇缺了。”黄氏葫芦烙画传承人黄旭介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烫画”等。据记载,烙画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通俗地讲,烙画其实就是用一种特制的金属笔在各种木质材料上烙制成的工艺画,呈现载体包括了葫芦、木板、树皮,同时还有宣纸、丝绢等等。而葫芦烙画技艺目前作为非遗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文化馆里看非遗

  “看到磨坊、耕具、老井等这些乡村老物件,就会勾起对过去岁月的记忆。”记者注意到,像国家非遗项目“田横祭海”、即墨老酒古法酿造技艺和青岛市级非遗木榼子、封缸地瓜酒等手艺,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的目光。来自青岛市区、潍坊、烟台等省内和外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已有田横祭海、即墨柳腔、平度草编等非遗项目入驻展示。已建有即墨老酒、地瓜酒、即墨镶边和布老虎等12条非遗生产线,聘请非遗继承人开展研发、生产、传习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青岛市还启动了2016“中国梦民族魂”非遗进校园曲艺专场演出,演出活动将从6月起至12月,走进全市10所中学,邀请胶东大鼓的传承人梁金华、山东琴书的传承人朱丽华以及茂腔传承人张梅香等传授 “名家名段”。另外,岛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青岛市文化馆赵文姬老师也将走进青岛部分中小学义务授课。“文化遗产日”期间,青岛市文化馆的“非遗”展厅,将以图文和实物陈列的形式,向市民介绍我市国家、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