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惠农民 山东土地流转面积达3266万亩

20.09.2018  18:04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使得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山东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66万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已超过40%,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为农业丰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打消农民顾虑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要实现土地资源效用最大化,前提是产权清晰。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截至2015年底,山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打消了农民流转土地的顾虑。

    在莱西市产芝村,外人可能很难想到,这样一个开门就能看风景的村庄,几年前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穷村:村民大多出去打工,村集体背负着217万元的债务。土地确权后,产芝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25亩土地建成168块“开心农场”,又从27户村民手中流转40亩土地建成了7个采摘大棚。村党支部书记王延强告诉记者,原来的荒地如今亩产值达到2万元。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产芝村的“开心农场”和采摘园游人如织,村集体收入也翻了近三番。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破解农业规模过小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家里本来有十七八亩地,全流转给鲁望集团了,现在我也在这个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山东鲁望农业发展集团农机手郑雷说,当地已经有40多位像他这样的农机手成为鲁望集团的员工。鲁望集团总经理李琦介绍,“麦收时,我们一天完成近1200亩地小麦收割、玉米播种,全程机械化,收获了2300多吨小麦,粮食不落地,按每公斤2.42元的价格,直接送到了鲁粮集团,秸秆按每吨350元的价格直接卖给了相关企业。

    各地涌现出的家庭农场,是规模化经营的生力军。安丘市景芝镇广发粮食种植合作社社长逄作棋,是流转1080亩地的种粮大户,投资400万元先后买了大型拖拉机两台、烘干机三组、装载机一台、大型玉米收割机一台、全自动节水灌溉设备两组。今年他收获小麦50万公斤,亩产达到600公斤,比散种高75公斤;玉米预计70万公斤,亩产达到800公斤,比散种高100公斤。

    去年全省粮食类家庭农场达到2万家、农民合作社4万个,其中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达到4.4万户,有力支撑了我省粮食丰收。

    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在临邑县刘波海村,村民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种,是看中了合作社的分红模式:金地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两次分红,群众以一亩地算作一股,前两年以每亩900元进行,以后保底分红增加到1000元;保底分红之后的盈余,按照村入股、群众和合作社经营者三方均分,这是增产分红。同时,通过整合各村闲散地、涝洼地等资源,村集体土地入股30余亩,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为让农民更多参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提出以共享为核心,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省农业厅二级巡视员于永德说,完善农业“新六产”利益联结机制,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聘用已流转土地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渠道。同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此外,还要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合理确定流转年限,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体系,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