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在行动:记者重访曝光现场 整改情况不容乐观

08.03.2016  23:38

  1月28日,原东港沟村拆迁工地。

  3月1日,原东港沟村拆迁工地现场。

  2015年12月27日原高二村拆迁废墟。

  3月1日,整改后的原高二村拆迁废墟现场。

  2015年11月起,本报开设“啄木鸟在行动”专栏,集中报道市民关于大气污染方面的投诉举报。诸多涉事单位在本报报道后迅速整改,但也有部分被曝光者仍然我行我素。3月1日,记者根据市民反映随机重访两处扬尘污染现场,发现整改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的工地在被曝光一个月后仍未见行动。

  东港沟村废墟裸露未整改

  “之前已经被曝光过了,但至今没有任何整改。”近期,本报“啄木鸟在行动”专栏接到市民反映称,紧邻城市主干道经十东路的东港沟村两年前因拆迁成为一片废墟,但一直以来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采取防尘措施,大片拆迁废墟完全裸露。

  一位居民称,因该位置与经十东路仅隔着一条绿化带,风大时尘土都能随风刮到经十路上,经过时灰蒙蒙一片。在这么显眼的位置,如此明目张胆地违规,让人感觉太不把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放在眼里。

  3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发现这处东西长约百米、南北跨度约四五百米的拆迁废墟仍无围挡遮挡、无防尘网覆盖,拆迁渣土和生活垃圾等完全裸露,与上次记者采访时相比看不到任何整改的痕迹。

  市民呼吁相关部门

  尽快落实处理

  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技术规范(HJ/T393-2007)》的规定,拆除工程施工前,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围挡。城市主要干道、景观地区、繁华区域的拆除工程应全封闭,工地周围设置拆除警示标识。拆迁作业时,应辅以持续加压洒水,以抑制扬尘飞散。拆除工程完成后15日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应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

  就此本报将继续关注,也欢迎市民继续拨打67976110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就身边的其他大气污染问题向本报提供线索。

  高二村拆迁旧址

  整改不到位

  在世纪大道与春秀路交叉口东北角,有一处拆迁工地,附近居民称是原高二村旧址所在。该工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也有一二百米。3月1日记者再探现场,在世纪大道上远远地就能看到这片废墟上覆盖了醒目的绿色防尘网。但临近观察发现,这些防尘网一片片隔三差五地盖在工地上,有的已被风刮得卷了起来,有的废墟堆上已看不到防尘网。

  此处拆迁工地的裸露情况已多次被通报曝光。2015年12月18日,市大气污染防治24小时巡查监督工作组即对春秀路两侧的扬尘情况作了通报;3天后,本报“啄木鸟在行动”专栏报道了包括此处在内的春秀路两侧的扬尘污染及渣土裸露情况;当月28日记者再赴现场,该工地仍呈现大面积裸露状态。

作者:胡磊   网络编辑: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