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平原地区现代林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6.11.2015  16:42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适应新常态、找准新定位、实现新提升,对推进平原地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科学发展,实现菏泽“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加快菏泽林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适应新常态,正确看待菏泽市林业呈现的特色和亮点

 

菏泽市林木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蔷薇科为主,其次为鼠李棵、葡萄棵、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属,25种,252个品种。全市现有树木51科,106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属,205种;裸子植物5科,14属,23种。乔木主要有杨、柳、榆、槐、泡桐、臭椿、苦楝、白腊、桑、柏等,灌木主要有杞柳、紫穗槐、怪柳等。

 

菏泽市有鸟类200余种,分属17目、41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9种,省重点保护鸟类22种;兽类动物19种,分属食虫目、翼手目、食肉目、兔形目、啮齿目等5个目,两栖类动物9种,爬行类动物10种。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相继实施了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全社会对林业的关注度在提高,林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也呈现出一些特色和亮点。

 

(一)林业生态体系得到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60.08万亩。一是对万福河、洙赵新河、东渔河、郓巨河、郓鄄河、东渔河北支等主要河道两侧实施了高标准绿化,完成水系生态防护林19.59万亩。二是对黄河故道、黄河滩区等主要沙化地块,合理安排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防沙治沙11.12万亩。三是结合各县区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按照200—300亩一个网格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对全市现有林网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和提升。全市以杨树、泡桐、果品、花卉等为主的林业资源基地面积已达到450万亩。2014年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被授予“山东省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成武县九女集镇、东明县武胜桥镇分别被授予为“山东省绿化模范镇”荣誉称号。

 

(二)林木工业异军突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抓产业促生态,以生态促产业,全市林木加工企业4870家,比2010年底增加970家,各类加工点4.67万多个,规模以上企业618家。林产品出口企业达到275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3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86家,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汇7.9亿美元。木材加工量221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100万余人,林业总产值达到711亿元,培植了曹普工艺、隆森木业、林盾木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以曹县庄寨镇为中心的桐木加工集群、以曹县普连集为中心的木质工艺品加工集群、以郓城黄安镇为中心的杨木板材加工集群。最近,菏泽市又创建了木草柳、花卉牡丹两个国家级出口林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资源管护能力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除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牡丹区、曹县、郓城县三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省林业厅批准的成武县、定陶县两处省级中心测的点外,设立市级中心测报点1处,县级测报点9处、基层测报点101处,固定监测调查点159处,配备村级森防员5839人。  “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投入药物600余吨;防治作业面积1500多万亩次。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审核审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9起,使用林地0.44万亩,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2000多万元。开展了“天网行动”“利剑行动”、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49件,行政处罚336人次。全市签发木材运输证40多万份,收取林业规费1800多万元。

 

(四)林业会展经济迅速发展。菏泽作为中国林产品交易中心,每年9月19日至22日定期举办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已成功举办了12届,共计到会采购商2万余人次,专业人士14万余人次;签订内资和外资合同与协议金额,分别为800亿元和20亿美元,现场交易额13亿元,吸引了4000多家林业企业、贸易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展。第十二届林交会参会人数达17.8万人次,到会企业516家,展位总数达到450个,特装面积6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采购商和投资商到会洽谈和交易,签订投资项目和销售合同及协议318个,其中投资项目42个,总投资86.5亿人民币;销售合同及协议276个,交易额4.33亿人民币,现场交易额  9610万元。

 

二、找准新定位,科学分析菏泽市林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菏泽市的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制约林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林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观念陈旧,现代林业的意识不强。菏泽市林业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木材生产阶段,传统林业生产经营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发展现代林业的意识仍然不强。二是市县两级林业人员岗位不理顺,缺岗、乱岗严重,结构不合理,科班出身人员少,人员严重断层,近10年市县林业部门没进有关林学专业人员。三是人员老化,没有活力,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现象突出,不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责任的落实。四是县区林业局未处理好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乡镇没有林业站,林业部门与乡镇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配合上不够紧密,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五是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落后,特别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职工和林农科技意识不强,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林业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

 

1、扶持力度小,林粮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木材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按目前杨木市场价格800-900元每方计算,年生长量在0.6-0.9方/亩,亩收入500-800元,甚至低至300-500元。而国家种粮补贴每年近补贴200元/亩,国家级公益林目前每亩仅补贴15元,而且限制树木采伐;造林补贴,虽然补贴标准为200元/亩,但仅补贴一次,而且有指标限制,耕地和林地之间存在竞争。

 

2、项目建设占压大量林地,造林空间减少。随着农开项目、土地治理、新农村建设、道路升级等工程项目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落地项目增加,由于受国家基本农田红线控制,项目占地往往偏重于林地,导致树木大量采伐,降低了森林覆盖率。如,单县已基本建成农村新型社区81个,拆迁涉及行政村86个、自然村346个、人口13余万人,建成新农村面积580多万平方米,减少林地面积近2万亩。

 

3、树种单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成本增加。由于杨树生长较快、用途广泛、管理相对粗放、销售渠道宽阔,群众形成了栽树就栽杨树的传统习惯。目前,菏泽市林木除经济树种外,杨树占到90%以上。且杨树树种单一化,在春天杨絮泛滥、严重扰民的同时,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加重,美国白蛾、杨尺蠖、杨木溃疡病害危害呈上升趋势,增加了大量的防治成本。

 

4、科技支撑不足,现代林业发展受到制约。林业部门经费相当紧张,林业科研设施极不健全,没有科研经费,有很多必要的林业科研项目、林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根本无法进行,尤其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实用技术科技人才匮乏,不能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对科技支撑的需求;林业科技装备不足,传统生产方式仍然存在,劳动生产率低,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

 

5、限额采伐管理不到位,发展与利用矛盾突出。采伐限额管理上措施不多,凭证采伐执行不严格,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信心不足,监管服务不到位,生态保护与林木采伐“对立”,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还未得到全面遏制,普遍地存在批少砍多、批东砍西、批杉砍松现象。结果形成了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栽树老地方,“白天不见庄,晚上不见光,平原造森林,林中有粮仓”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三)产业优势没有得到理想发挥。

 

一是产业规模小,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二是管理手段落后,资源经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基本是空白,科学化和数字化水平亟待提高。三是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低。如龙头企业带动力还不强,企业和林农对接不紧密。产业基地建设缺乏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项目资金拨付较迟、配套资金筹措较难、农民有等靠要的思想等,也制约了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市场化水平低。资源市场不健全,流转慢,配置不合理,产业化进程缓慢。五是效益低下。集约化、多元化经营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粗放,林业二三产业不发达,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显得相当突出,林业蕴藏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六是一些抑制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未破除,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高,现代林业发展活力不足。

 

(四)林业展会举办水平亟需提升。

 

林交会按照国家级一流专业展会的要求,还存在着规模小、展馆软硬件落后、市场化进度缓慢、展会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一是作为国家级林业重点展会,规模小、参展企业分布区域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示范带动全国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二是展馆陈旧,基本属于危楼,其规模和功能已经不适应举办现代会展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参展品种类繁多,大而强、小而全,缺乏主题林产品,影响品牌知名度。四是缺乏具有交易功能的中国林交会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满足不了网上交易的需求,距“永不闭幕的林交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五是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会展公司和专业会展人才队伍,影响了市场化进程。六是展会与产业的互动不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显著。

 

三、实现新提升,稳步推进菏泽市林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顺体制机制。

 

新届市委、市政府适应时代要求,在机构编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将县区林业部门由事业单位规范为县区政府组成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市林业局除市直苗圃为公益二类外,其他科室站均为公益一类,这充分体现了对我们林业的关爱,同时也对加强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菏泽市的林业要发展,关键还在于人,在于人的决策、管理和执行。为理顺工作关系,建议市委、市政府恢复乡镇林业站,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林业系统的综合改革,做到有人干事。通过改革,逐步解决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职责不明、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创业的激情等诸多问题,让促进林业发展的要素加快集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大的改变。

 

(二)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林木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林业发展及造林绿化有着自身的规律。当前,林业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转轨时期,为科学指导全市的林业工作,市林业局商请林业权威机构制定《菏泽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对全市造林区域、林木品种、设施的步骤时间、措施保障、沙漠化治理、高铁机场、省国道、湿地水系、碴土堆场植被恢复、牡丹产业发展、提升森林林分质量、改善林层结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等方面作出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三)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生态水平。

 

近年来,一直有一些农民为了多获得国家一些种粮补贴,把一些不适宜种粮的盐碱地、沙滩地等也用来种粮,结果不但不能丰收,而且还浪费了籽种、肥料、水源的投入,得不偿失。如果在这些地方种树,不但可以绿化田园、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建议将造林绿化与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结合起来,与发展优质经济林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积极挖掘林地栽种面积,在村落、河边、闲散地块多种树,见缝插绿,逐步破解种树土地缺少问题。

 

1、财政投入引领。做好政策引领、加大财政投入是激发社会力量植树造林积极性的关键。创新植树造林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带动各类主体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并引入苗木、花卉等专业企业和先进的管护理念,建立起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企业大户投入为主体的绿化造林市场运行机制,出台造林绿化奖补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对重点通道绿化,建议按照每年500元/亩的补贴标准,连续补贴5年,苗木400元/亩一次性补贴。对千亩以上林业园区,最低按照300元/亩给予一次性苗木补贴。

 

2、产业种植带动。产业化造林可以促使植树绿化有数量、保质量、出效益。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创新思维,以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为主要造林主体,促产业化推进,引导植树造林由分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重点打造林业园区。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和乡村绿化工程建设,以观赏林、经济林为主,大力发展立体化种植园、特色梨园、采摘园、休闲观光园建设。大力发展楸树育苗、木瓜、黄桃、核桃等优质高效经济林,发展循环经济。

 

3、土地流转支撑。把大面积的土地流转作为市场化造林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化造林领域,调动企业、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出土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金、技术、管理,共同建立林业产业基地,林权和收益归企业所有,群众除获得土地收益外,还可通过到企业打工获得收入,从而实现三方共赢。在通过租赁流转的同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参与林业园区建设。

 

4、科学护管保障。“三分造七分管”,要建立科学的管护制度,实行种养结合。一是要纠正当前这种“重造轻管”的现象,变“重造轻管”为“造管并重、以管为主”的方式,做到造林一片成功一片。二是要明确林木管护的责任主体,落实管护主体是保证林木得到后期实施有效管护的前提。在制定造林绿化计划时,就让所有林木都有管护主体。三是明确责任主体是提高林木成活率的前提,资金的落实则是提高林木成活率、达到绿化效果的关键。在林业资金的使用调度上,既要安排好造林资金,更要重点安排好管护资金。

 

(四)坚持好字优先,抓好产业带动。

 

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任务还很艰巨。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二是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强化管理水平,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干鲜果、森林食品等新兴产品产业,形成以牡丹、干鲜果业、花卉盆景业、森林食品业、木草柳精加工为主的产业,构筑全市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主体框架和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市政府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快培育名牌产品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使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并积极争创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扶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对农民生产的木竹等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3、优先发展好重点产业。一是确立牡丹在林业产业体系中的优先地位,明确发展重点县区、乡镇和重点村,提高经营水平,增加产量和效益,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提高苗木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具有菏泽特色、有一定数量和规格的优势品种,并建成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力发展速丰林、经济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鼓励工商业和社会资金投资造林绿化,培育一批造林企业、造林大户和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各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企业出种苗、林农出林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造林绿化利益联结机制。

 

(五)发挥展会优势,提升办会水平。

 

一是扩大展馆容纳规模,并调整招展策略,增加省外企业招展力度;设计建设集展示交易、电子商务、信息发布、仓储物流、餐饮娱乐、加工贸易为一体新的现代化中国林展馆,为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下林交会奠定基础;二是开展中国林交会电商平台项目可行性调研和论证,并列入各级PPP重点建设项目、菏泽市电子商务三年推进计划重点项目,打造永不落幕林交会建设平台;三是从政府政策、会展理论与成功实践、专业宣传、市场化招商招展等方面,对展会办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高层面、理论上给予指导;四是争取国家林业局和山东省林业厅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林交会这个交流平台与示范区这个发展平台,不仅培育菏泽林产品生产、交易大品牌,更重要的是示范、带动周边地区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蔡文厚    菏泽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菏泽中国林产品林交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