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地摊转型做老板 日照赵喜良:诚信是第一要素
齐鲁网 日照11月9日讯 (记者 臧一文)2004年,因为向往海边,怀揣着2000块钱,刚结婚的小两口赵喜良与妻子从哈尔滨来到了日照。12年的时间,小两口见证了日照市的发展,也让摆地摊起家的他成功转型成为一名老板。经过一上午的交谈后,记者发现,对于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他的诚信经营和坚持,是他成功的必然因素。
摆地摊华丽转型为老板
“刚开始摆地摊是卖米线,当时日照卖米线的很少,我们的生意特别火,一天净赚一百多。”2004年,初来乍到的小两口选择跟四川的一位朋友合伙卖起了米线,虽然卖米线起早贪黑比较辛苦,但赵喜良告诉记者,那时候累并快乐着。
为了做生意方便,赵喜良和媳妇就租住在离摆地摊很近的地方,每天辛苦忙碌之后,就回到租的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家电,但是幸福而温馨。
休息几个小时后,小两口又要为第二天做准备,泡上米线,点上蜂窝煤,文火熬上鸡汤,为了保证米线的原汁原味,赵喜良会炒制几个小时的秘制料,绝不偷工减料。
早上9点左右,脚蹬着三轮车,车上拉着准备好的食材,在山体附近空地上,一天的生意就这样开张了。好不好吃,货真不真一尝就知道。真材实料,人老实热情,一传十,十传百,赵喜良经营的米线摊越来越火,有的顾客要排队1个多小时才能吃上他们的一碗米线。
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小两口有了信心,经过对日照市场的考察,他们发现对于盖浇饭这种吃食,日照也鲜有人知。为此,小两口用赚来的钱租了一个小门面店又卖起了盖浇饭。引进盖浇饭的第一年,小两口就赚了一套房子的钱,就这样,小两口一干就是8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无味。”这是赵喜良的人生信条,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创业的道路上,对于赵喜良来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创业期间,他也曾彷徨过,也曾失落和失败过。“我尝试过很多活,像包工地、干大排档等也赔了不少。”敢于拼搏和坚持的精神,赵喜良的生意越做越大。
赵喜良的菜馆
诚信经营是第一要素
赵喜良是个有信仰和底线的人,不管是在做人还是做生意方面,他都无愧于心。2015年1月在山东体育学院东临,他又盘下了16间用作餐饮,菜馆起了一个响亮而东北的名字“向阳屯”。
经过将近4个月的装修,极具浓郁特色的东北菜馆就这样开张了。“在东北这种菜馆特别多,所以也想在日照开一家原汁原味的东北菜馆,不出远门就能尝到正宗东北菜。”赵喜良笑着说。为了能保持原汁原味,赵喜良从厨师到服务生清一色都是东北人,在饭店的装修上也尽量还原东北的风格。
极具东北特色的向阳屯东北菜馆
赵喜良是个思维活跃的人,他不像其他老板一样,他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在饭店员工管理上,他没有过多要求,不会给员工设置条条框框,将心比心,这让员工很有归属感。
虽然是个东北爷们,但他却是个细心的人。他的菜馆会不定期推出原创菜,每个月都要换新菜单。每个月都会总结菜单,对于顾客点击率低的菜要被换掉,在饭桌上吃剩较多的菜也会被换掉。
经常来吃饭的客户都会奇怪的问他,怎么这么长时间了都还是试营业?他告诉记者,他不着急着做生意,他想先回馈回馈老客户和好朋友,他就是一个接地气的老板。
对于饭店的每一道菜,从选购蔬菜到炒制成品,他都严格进行把关,确保新鲜安全上桌,对于他来说,比起金钱他更看重的是诚信。
“在创业的路上是孤单的,但是一定要学会坚持,也许再坚持那么一下,你就成功了。”对于创业的人,他给出这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