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场地缺师资缺机制 发展校园足球需过三道"坎"

03.04.2015  11:47

  伴随着足球进校园成为话题热点,潍坊市中小学普遍面临的缺少场地、师资和联赛等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足球场一地难求

  3月27日下午,潍坊市圣荣小学每周一次的足球课上,孩子们照常来到圣荣会所前面的篮球场上课,这个篮球场被高网包围,球可以不被踢到马路上。

  该校体育老师于沾江在认真地教孩子传球,这样的体育课每周五下午都会有。“我们有3副足球门,可是在操场上无法正常摆放,只能并排靠在校园护栏边。在学校操场踢球,容易踢到道路上,影响行车,不安全。”于沾江告诉记者,学校的塑胶跑道很容易擦伤,护栏外的家长探头看到孩子在操场上的动作一大,就会不满。

  借用的篮球场地,除了圣荣小学的学生,还有在此打篮球的健身者。因为是水泥地,大幅度的动作孩子们不敢做。“场地受限,比赛是无法开展的,现在只能教他们盘带、颠球和传球。”于沾江说。

  圣荣小学副校长魏志刚从1986年开始就喜欢上了足球,虽然教的是数学,可他曾经带着最先任教的先锋小学学生天天练足球。后来辗转于虞河桥小学,曾率领学校的男女足球队领回了三张全国少年足球赛的奖状。“以前我们曾经在学校边的虞河沙滩上、玉米地边踢过球,现在城区都被硬化,想找一块泥土地都不容易。”魏志刚遗憾地说。

  “缺少场地,是制约潍坊足球进校园的最大困难。”潍坊市足协副主席马俊民告诉记者,现在城区所有中小学校园几乎都被硬化,能踢足球的场地不会超过中小学数量的十分之一。

  今年,潍坊14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入选的学校均位于城郊和县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几所潍坊校园足球的佼佼者,因为没有足球场地无一入选。

  在潍坊校园足球的发源地潍棉子弟学校(现育英学校),学生们曾经训练的泥土地早已盖起了楼房。

  “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将塑胶跑道中间的场地换成人造草皮。”魏志刚说。

   期盼教师队伍资源互补

  位于潍州路北王茶城南的潍州湖小学,去年9月份刚刚建成使用。因为学校领导的重视,该校建设了7人制标准足球场,并铺设了人造草皮,成为令人艳羡的“优势”,该校今年成功入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但因建校不久,没有足球底蕴,又缺乏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足球发展蹩脚明显。“三个体育老师2个健美操专业,1个音乐专业。现在只能让孩子们先接触足球,然后教他们足球操。”该校副校长王希娟告诉记者,没有专业教练,成为学校发展足球的大难题。

  同在潍州路上的育英学校,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困境。孙培花是该校的校医,可是很少人知道,1987年来到学校前,她曾经是山东省女子足球队队员。“这所学校里的5位体育老师,4位是足球专业的。因为这里是山东省足球全能项目学校,每年潍坊市足球专业的毕业生都会来学校实习。”孙培花告诉记者,因为较好的足球教师队伍,该校1995年到2000年间,成为潍坊市中小学足球联赛的“五冠王”。

  2001年,学校在从潍棉子弟学校改名育英学校的同时,将山东省足球全能项目学校的牌子收了起来。“我做校医也有10年了,看着学校里的足球训练越来越少,心里真不是滋味。”孙培花说。

  “潍坊校园里的足球专业人才并不少,但随着校园足球的没落,很多人都不再教习足球。”马俊民说,可是现在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足球的学校却又来要足球教练,“这其中就有资源配置不佳的问题。”

  “我打听到南苑小学、育英学校、先锋小学等都有很好的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但是因为没有场地,发展校园足球受到限制。希望教育部门能通过调配或支教形式让他们来教学。”王希娟说。

  今年找马俊民要教练的学校明显增多,单是马俊民熟悉的潍坊足球队员,就已经推荐了5人。潍坊魔鬼足球俱乐部的庄冰就是其中的一位,曾是潍坊男足队员的他,现在每周都会有一天驱车19公里赶往保税区实验学校教孩子们足球。“现在是免费教学,时间长了总要有一些报酬的吧。”庄冰说。

  “要让这些教练留在学校好好教学,有的学校每次会给80元钱,都是从学校费用里挤出来的。”马俊民说,希望校园聘用教练也能列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