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身场所调查:老旧小区难觅公共健身场地
公共健身器材缺少维修保养小区空闲场地成了停车场
部分老旧小区难觅公共健身场地
调查动机
今年入夏以来,大爷大妈因跳广场舞与年轻人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青岛老人暴走团占据快车道健身等消息频频见诸媒体。这些冲突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其实就在于老年人健身场地紧张。老年人因健身场所与年轻人发生冲突、健身场地紧张问题是否普遍?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需要社会共同关注。
□ 本报记者 杜晓
□ 本报实习生 涂陈昊
如今走在街头,不时能看到跳广场舞的老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老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视健身,老人健身场地紧张的问题成为当下公共健身场地紧张的缩影。
当前,老年人健身场所现状如何?《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西街小区的张奶奶今年70岁,由于住的离中国传媒大学比较近,她每天都会去学校跳广场舞。
“每天都来,和我的这群‘舞友’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张奶奶伴着音乐一边跳舞一边对记者说。
张奶奶跳广场舞的位置正好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滑板俱乐部的活动位置相连,双方是否因活动场地而发生冲突?“不会的,这一块地方比较大,他们搞活动也没有对我们跳舞造成影响,我们都互相不认识,而且都没有说过话。”张奶奶说。
“我们第一次来这个地方跳舞时,他们还没在这搞活动。而且,他们都很尊重我们,平时玩滑板时与我们相隔有一段距离,可能也是怕发生意外吧。”张奶奶说。
当记者问到老年人活动场地是否紧张时,张奶奶笑着说:“能不紧张吗?北京这地儿寸土寸金。我们自己的小区建的比较早,场地规划不好,大多数人都是到学校操场散步、跑步。”
随后,记者来到张奶奶所住的定福庄西街小区。记者注意到,小区基础设施比较少,道路旁停满了私家车,几乎没有空闲用地。
在小区一块荒草丛生的平地上,记者见到几处已经生锈的公共健身器材,看上去破败不堪。居民匆匆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些健身器材。路过此处的一位大爷告诉记者,小区内的健身设施已经荒废很久了,没有人维修保养。
当记者问到小区健身场地情况时,这位大爷说:“这里住的人都去传媒大学里锻炼健身,物业当然就没有考虑小区健身用地的问题了。”说完,大爷摇了摇头,无奈地走开。
和张奶奶相比,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大街附近一个小区的刘阿姨态度强硬了许多。
刘阿姨是南方人,今年57岁,年轻时当过护士。
刘阿姨所住的小区,算得上是北京房价排行靠前的小区了,但是小区修建时间早。
刘阿姨告诉记者:“在南方,感觉一些小区的空地比北京大很多,能跳广场舞的地方也有不少。在北京,我们都只能在公园里或者小区里跳,而且我们小区的用地规划也不算很好。”
记者在刘阿姨所住的小区看到,这里的房子修得比较密,楼间距比较小,小区内的空地非常有限。用刘阿姨的话来说,“房子和房子都快要贴在一起了”。
“想跳广场舞必须得去公园或者别的小区,特别不方便。”刘阿姨说。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个居民小区门口,记者遇到了买菜归来的李大爷。
李大爷今年66岁,现在是一名“全职爷爷”,每天接送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
“我每天就是上街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然后接送我孙子。儿子和儿媳妇都很忙,早出晚归,没时间在家里带孩子,我觉得孩子们挺辛苦的,就主动过来帮帮忙。每天上街买菜、接送孙子也是一种锻炼啊,走一走看一看,不需要特别的场地。”李大爷说。
对于老人跳广场舞健身,李大爷有自己的看法,“跳广场舞太闹腾了,有时候还扰民,特别是高考中考那一段时间。海淀区的学生本来就多,这样很影响学生的睡眠”。
“你看,这里到了晚上都是跳广场舞的。我们小区的面积本就不大,一些空闲的地方全部被跳广场舞的人给‘霸占’了。”李大爷指着小区内的篮球场和停车位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李大爷所在的小区不仅占地面积不大,有限的空地也基本上都被当作停车位使用。
“我觉得老年人可以去小区外面走走路或者跑跑步,并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健身场所。”李大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