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坚持育增量优存量提质量 打造经济升级版

09.10.2014  17:47

今年以来,青岛市突出增量培育、存量优化、质量提升,在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大转调创力度,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迈出了新步伐。

一、以增量培育为突破点,打造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突出抓好重点板块、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促进特色集聚、优势集中、增量引领,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快“一谷两区”等新兴板块崛起,培育新的增长极。青岛西海岸新区6月初正式获批,为青岛乃至全省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实现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中央商务区、中德生态园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上半年新区经济总量、工业产值和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市的27.4%、30.5%和34.4%。同时,以金家岭金融新区为核心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蓝色硅谷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审批,红岛经济区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1+5”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都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加快“蓝高新”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突出抓好8个海洋特色园区和140个蓝色重点项目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2%。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基金规模达到22.8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5%。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等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合计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75%。持续实施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施工面积达到2100万平米,新竣工698万平米,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2%。三是加快产业大项目引进建设,增强转型发展后劲。持续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总投资300亿元的万达东方影都、总投资100亿元的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总投资40亿元的新松机器人项目陆续落地,总投资70亿元的中船重工海工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即将签约。

二、以存量优化为立足点,强化转型升级内在支撑。通过搬迁改造、淘汰落后等举措,挖掘存量产业内在潜力。一是全力实施老城区企业搬迁计划。累计启动100户老城区企业向县域搬迁,目前已竣工投产41户,一汽商用车基地和海晶化工即将投产,捷能汽轮机、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年内将试生产。在搬迁企业带动下,董家口经济区等十大工业功能区加快崛起,上半年产值已达到1600亿元。二是持续加大企业技改力度。累计推动投资过2000万元的416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完成投资46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竣工37个,新增产值70多亿元。通过技改,南车四方股份、四方庞巴迪等企业生产的高速动车组整车已占全国60%份额,青特集团生产的高性能车桥已进入国际一流车企配套体系,红领集团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西装个性化定制平台系统。三是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已累计淘汰水泥产能536万吨、焦化产能102万吨、小火电39.45万千瓦、小酒精2万吨、印染能力7500万米、造纸3万吨,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目标。

三、以质量提升为出发点,体现转型升级核心要求。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注重效益优先,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通过大力发展财税贡献更高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税源结构优化,实现财税收入“量质齐升”。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增速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7%,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5%,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4.5%,均排在全省前两位。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面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大项目建设,中国3D打印创新中心总部基地落户。科技孵化器累计投入使用356万平米,入驻企业2722家。技术交易市场“一厅一网”全面建成,上半年交易量18.1亿元,增长27.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2.1%,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首位。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低碳城市试点,《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成为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达到400家,从业人数超过8万人,实现年收入800亿元。落实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出台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方案,上半年市区二氧化硫、PM2.5浓度分别下降30.5%和8.5%,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下降8.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2%。

尽管青岛市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经济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带来的下行压力非常大,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园区特色优势不明显、主导产业实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亟待破解。在下步工作中,青岛市一是争取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西海岸新区等重点板块跨越发展,积极申建自贸港区试点,争取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为转型升级拓展战略空间;二是开展好“产业规划推进年”活动,推进董家口、龙泉、南村等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万达东方影都等大项目,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出台落实调结构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为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