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多元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国山东网6月10日讯 (记者 董理 张敏敏)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5]25号)(下简称《实施意见》)与《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下简称《实施标准》)正式印发。10日下午,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实施意见》提出了实现“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徐向红指出,《实施意见》的出台,在制度层面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遵循,明确了目标,绘就了蓝图,成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丰富产品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等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徐向红介绍,《实施意见》全文共分八个部分,三十条。一是提出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通过明确工作原则,推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实现“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按照全覆盖、保基本的思路,对健全设施网络、统筹城乡资源、开展文化扶贫、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提出要求。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包括保障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四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以及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五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突出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六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服务提供。七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协调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八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法律、财政、人才和组织保障。
《实施标准》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结合山东实际略高于国家标准,包括具体指标和标准实施两部分。一是具体指标。包括“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经费人员”,共47条。总体上分为三类,其中,有12条延续国家指导标准要求。11条在国家指导标准基础上进行指标细化、数字化。比如,“一村一月一场电影、一年一场戏”计划、免费开放错时开放时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标准,市、县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应急广播建设任务等。24条结合山东实际新增特色条目。比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及藏书量、群众文体活动、“图书馆+书院”创新模式、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体系、海疆数字文化长廊、服务特殊群体、经费队伍保障等。二是标准实施。主要就标准执行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包括意见、标准贯彻实施时间、各市任务要求、各级政府经费分担方式、督查评价机制等。
徐向红表示,围绕一些地方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人员编制与实际工作不匹配、面向特殊群体产品服务不足等问题,《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软件”建设,提升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作用。强调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社会化格局。
《实施意见》按照促进城乡均等、人群均等、区域均等的理念,努力实现均衡发展。建立城乡联动机制,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开展流动服务,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将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摆上重要位置,量身打造适用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计划。注重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将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效能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山东文化共享工程优势,完善平台功能,建立文化产品服务资源供给平台和群众文化需求、满意度评价反馈平台,实现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