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像何时不再闹文化笑话

02.03.2015  10:45

        摘    要:唐代酒杯“以金、银为首选,瓷杯也使用广泛”,而李白却举着商代铜爵邀明月,答案也许只有一个:“诗仙”太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问题是,铜爵在商代最为盛行,战国以后便很少见,李白到哪里寻得这种罕见酒具?说白了,铜像设计者本想显示有文化,却闹了没文化的笑话。

  安徽省铜陵市以产铜著称,在当地公园广场随处可见铜雕。最近,当地知名景区江南文化园内一尊“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铜雕引起争议。雕塑中的李白颇为风雅,可手中举着的酒杯却可能是一个比他生活的唐代早两千年的商代铜爵。2月26日,铜陵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将建议江南文化园及时更换。(3月1日《东南快报》)

  唐代酒杯“以金、银为首选,瓷杯也使用广泛”,而李白却举着商代铜爵邀明月,答案也许只有一个:“诗仙”太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问题是,铜爵在商代最为盛行,战国以后便很少见,李白到哪里寻得这种罕见酒具?说白了,铜像设计者本想显示有文化,却闹了没文化的笑话。

  类似的笑话并不少见。比如,某城市广场矗立着8尊名人雕塑,其中一位名人是唐朝药王孙思邈,其手上捧着一本翻开的线装书。该书与时下32开书本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差无几。试问,孙思邈是唐朝人,那时候的书是卷轴的,何来的线装书?再比如,湖北武汉东湖学院内有一尊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身上衣服的左衽和右衽搞反了,前襟向左且右边一片压住左边那片。众所周知,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这样穿。

  不管大错还是小错、明错还是暗错,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得纠正。遗憾的是,尽管错了,有些管理人员似乎不以为然且振振有词。比如张衡的衣服被发现雕错后,东湖学院一名工作人员强词夺理:“不是我们做的。即使错了,也是厂家的问题。”即便是厂家的问题,学校审核方总有责任把关吧?问题雕像出现在文化人聚集的学校内,岂不有辱斯文?

  雕像频现硬伤,最该受到质疑的当然是制作方,工人没多少文化,设计者底蕴差或者过于粗疏,对历史常识掌握不够。正如有学者所称,“此类情况不少,这是当代人对历史的陌生,也是快餐时代对细节忽视所致”。但是,仅仅将原因归咎为快餐时代并不客观,如果对历史知识不掌握、对文化常识很疏远,速度再慢也难免出错。

  有人说,“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城市雕塑就是这本书中精美的插图。”雕塑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它和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城市和雕像相得益彰,雕像是城市的形象,如果粗制滥造,只会损害城市形象,如果频见硬伤,不仅无法为城市增光,反而沦为城市的败笔。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认为,目前的城市雕塑整体上存在不少问题:思想精神取向不明确、混杂;艺术性不高,创造性不够,相互模仿,题材形式雷同;工艺与工程制作粗糙。应该把城市雕塑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加强城市雕塑的科学管理刻不容缓。“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城市雕塑行业全国性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城雕建设该不该立法、如何立法,应由专业人士探讨,但就目前而言,减少乃至杜绝硬伤、少闹文化笑话则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石川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