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快步走在蝶变路上——“励耕半年、看头频现”综述之新突破篇
编者按 2017年已行至过半。半年里,济南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700万泉城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的目标,按照“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聚焦“453”工作体系各项重点工作,扬帆起航、劈波斩浪,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的活力动力充分激发,奏响了省会崛起的最强音。即日起,本报推出“励耕半年、看头频现”系列报道,力求记录上半年这座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新突破、新成绩,从而在回看中积累发展的智慧,在回顾中凝聚前进的动力。
七月的泉城,酷暑之中迎来了难得的清凉之雨。不经意间,千年古城又长了半岁。这半年,济南让人刮目相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半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省会济南来说,这半年并不寻常——这是济南开启“一个率先、两个基本”五年征程的首个半年,是济南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推进“453”工作体系、践行“两年有看头”目标的关键半年,是济南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起步半年。
有些时候,一座城市的重大变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表层下发生、进行,其中具有历史性意味的转折时刻,即便许多身处其中者,也未必洞悉其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
时间的日历已翻过年中,济南在这半年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这半年,曾经被人称为“钝感之城”的济南,开始让世人惊呼她跑起来的矫健身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第4、第2和第1位,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居全省第7位,进入21世纪以来五大指标增幅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济南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半年,曾经被人戏谑为“逃离之城”的济南,开始让世人感慨她的蝶变之美——史上规模最大的“拆违拆临、建绿透绿”行动,拆除违法建设57044处,面积2623.04万平方米,相当于119个泉城广场面积,是2016年全年拆违总和的43倍之多,新增绿地面积211万平方米,面积超过4个泉城公园;逐渐退出“十大污染城市”,蓝天白云一天天多起来;拥堵延时指数环比大幅下降8.9%,拥堵增幅在逐渐减小。一座美丽而宜居的城市,逐渐揭开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半年,曾经被人调侃为“保守之城”的济南,开始让世人点赞她的活力之强劲——在全国率先实施市级大部制改革,出台在全国含金量和吸引力十足的人才新政黄金30条,对标先进城市推进“店小二”式服务,全市上下形成了“气顺、心齐、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
半年来,济南的精彩故事一次又一次登上全国舞台,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以及省、市各界人士广泛称赞。
“济南一定要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努力做好‘大、强、美、富、通’五篇文章,发挥省会‘龙头、领跑、带动、示范、辐射’五大作用,在各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正如城市的执政者发出的庄严号召,济南正奏响省会崛起的最强音。
昔日的“钝感之城”跑出发展“加速度”,五大指标全超省平均线创造历史
齐鲁大地,百花争艳。作为省会,济南的使命不寻常。
然而,作为“大省小省会”的济南,地位一度尴尬。尴尬的不仅是经济体量较小,更是发展速度滑落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作为省会,经济体量不足,如果速度再不快,如何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面对群山环绕的局面,济南北有京津冀,南有南京合肥,西边则是郑州,如果不奋起直追,怎么避免“中间塌陷”?
从大时空中收回视线,专注观察济南的发展思路,会发现很多新意,其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速。
令人欣喜的是,济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甚至是惊喜的半年答卷——GDP3417.4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创近3年来的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刷新历史纪录;固定资产投资达2044.7亿元,增长1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这是济南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7年来,全市五大指标增幅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市社会经济调查局局长苑子建这样点评半年答卷。
如果说2016年济南顺利实现了破题起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达到或赶超全省平均线,那么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半年,济南则实现全面超越,巩固并扩大了优势。
当然,济南的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质量。
很多人或许还对金融危机之下的重汽集团遇到的重卡之困记忆深刻,如今的重汽已经脱胎换骨,今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另外两家工业龙头企业浪潮、齐鲁制药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长,工业经济的大幅跃升成为近年来济南工业的少有亮点。
很多人也会对堪称济南工业巨头的济钢遭遇的中厚板之痛心有余悸,彼时济钢主业下滑一度让济南工业不堪重负。如今,运转59年后济钢实现全线停产,这是我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产业调整。然而,济南已经能够承受济钢关停带来的影响。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比如,汽车制造业大幅增长7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8%,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
新旧动能转换,济南运筹帷幄,亮点频频。
我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完成测试。5年之后,量子通信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百亿,济南已经抢先站到了产业的风口。
由中国重汽研发的国内首款氢动力码头牵引车在济南成功下线,让人对济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充满期待。
齐鲁制药在研的19项重组单抗药物产品,有10种位于全球生物科技前沿,基因工程药物“瑞白”、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齐鲁大学生物基材料与功能制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多技术国内领先。
全国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浪潮,济南高新区在全省唯一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中关村领创空间、中国科技开发院纷纷落地。
……
半年里,济南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正在上演“弯道超车”的鲜活实践,与此同时还在敏锐地捕捉“变道换向”的机会。
昔日的“逃离之城”完成华丽转身,美丽宜居逐渐成为济南新名片
过去,有人调侃,济南最大的亮点有二,一是霾,二是堵。还有人谐谑地将济南称为“大县城”,因为这里“土里土气”、“脏乱差”。
调侃与谐谑虽有失偏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济南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以前来济南开会,每次开完都恨不得立即回去。”经常来济南开会的外地城市一名领导同志感慨。曾经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闻名于世的泉城,在部分人眼中成了“逃离之城”!
济南变了!如今,再穿行于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随时可能听到这样的感慨。这样的感慨,不仅来自济南人,也来自外地人。
半年来,济南逐渐摘掉“大县城”的帽子——
“为什么一个省会城市、一个副省级城市、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会管理成这个样子?是不会管?不能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去年12月1日,在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济宁基层干部李铁柱的来信让济南人彻底警醒。“铁柱来信”之后的现实回应是济南史上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拆违拆临攻坚大战。截至7月21日,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57044处,面积2623.04万平方米,相当于119个泉城广场面积(按22万平方米计算),是2016年全年拆违总和的43倍之多。拆除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面积之多令人震撼。同步实施的建绿透绿成效显著,目前1974处绿化美化完成后将新增绿地面积211.2万平方米,面积超比4个泉城公园。通过拆,拆出了空间,拆出了绿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半年来,济南逐渐摘掉“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为了还市民蓝天白云,济南打出一套“组合拳”,有章法、有步骤、有体系,实现了对雾霾的“围攻”: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关停腾退工业企业40家,提前完成钢铁、煤炭产能化解任务;集中开展渣土运输、工地扬尘治理,淘汰改造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7万余户居民实现清洁能源和清洁燃煤替代;开展“啄木鸟在行动”,加大对大气污染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禁放鞭炮列为市人代会议案,距离成为全体市民必须遵守的法规更近了一步;重拳治污,济南要关停7190家小散乱污企业。
半年来,济南逐渐摘掉“堵城”的帽子——
从小处着手,济南今年将打通25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良性“微循环”;从全市“高快一体”路网建设看,燕山立交、腊山立交与全福立交三大立交的部分路段提前通车,城区东南、西南、东北方向的市民出行有了更快的选择。随着今年底二环路快速路网全线通车,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济南人终于不用在“世界最长”的经十路上挤油油了。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我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环比下降8.9%,在33个同比上涨的城市中排名25名,拥堵增幅在逐渐减小。
半年来,济南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利用人脸识别整治行人闯红灯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为民靠民不扰民”的创城模式得到人民日报、央视点赞。
“如今再来济南,每次都会停留下来转转,现在才发现,济南是一个很有文化、很有味道的城市。”济南的华丽转身,让曾经把济南作为“逃离之城”的这名外地领导同志转变了看法。
昔日的“保守之城”如今变成“活力之城”,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的活力。曾经的济南,被人评论为“温吞、缓慢、内敛、保守”,“无亮点、无特色、无趣味。”然而,今年上半年,活力十足的济南屡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全国舞台上。
部门职能的交叉往往会影响效率。为了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提升行政效能,济南在全国率先实施市级大部制改革,构建起大交通、大建设、大水务、大旅游、大外事、大绿化的体制格局,打破了条块分割体制和城乡分治格局,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全省范围内,济南率先启动大平台整合,下决心打破以区域划分的投融资体制,整合组建了新的六大投融资集团,将28个市直部门188家企业的优质资产一并整合注入新成立的六大集团,目前城市投资集团和城市建设集团资产双双过千亿,具备了承包大工程、实施大建设的资质能力。
在全国打响“抢人”争夺战的背景下,济南实施了人才制度改革,出台了人才新政黄金30条,推动人才双向交流挂职,对顶尖人才团队综合资助可达到1亿元,其含金量和吸引力走在全国前列。对此,新华社内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济南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大人才观”。
政府的效率,直接影响发展的环境和速度。“你们多跑路、多费口舌,百姓少跑腿、少费周折。为济南政务‘店小二’们点上一赞!”这是济南为打造政务“店小二”,在泉城广场举办首届政务服务活动开放日后,网友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的点评。而这种“店小二”式服务正是对标杭州学来的,为济南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重大项目开启“绿色通道”。
为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济南成立了100亿元的教育发展基金,25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基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四看一听”选人用人机制,大力倡导“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完善落实容错免责、纠错、防错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四位一体”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干事创业正向激励机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委、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打心眼儿里拥护支持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比如,民意调查显示,在拆违拆临工作中,有94.02%的市民支持“拆违拆临”,98.14%的被访市民期望“一拆到底”。
正如有同志所说:“火热的天,火热的地,火热的事业,火热的激情。”当前的济南,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半年来,大家都在争着干、抢着干、飙着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济南速度——7月9日,浆水泉隧道历经469天的艰苦施工,比计划工期提前8个月实现安全贯通;7月20日,二环东路南延工程老虎山隧道历经400天苦战,比合同工期提前8个月;燕子山立交地面道路提前1个月通车;十多年来,一直想打通但没实现的刘长山路,今年年底将全线贯通。
2017年上半年,在8000平方公里土地上,700万泉城儿女扬帆起航、劈波斩浪,描绘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画卷。千年古城的新蝶变,注定将在历史长河中别有意义。
作者:王彬   网络编辑: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