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镇化聚焦"县域本地" 一半转移人口进县城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此之前的8月28日,省政府网站发布了《规划》公示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见本报8月29日三版报道)。这次印发的《规划》提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2%左右,努力实现7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促进1000万左右城中村居民完全市民化,基本形成“一群、一带、双核六区”的总体格局。
一半转移人口进县城
700万农业转移人口,都往哪里转移?《规划》提出,到2020年,济、青两市城区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淄博、枣庄、东营、烟台等14市城区人口达到100万-300万;形成50万-100万人中等城市15个,20万-50万人的小城市50个,10万-20万人小城市35个,5万-10万人小城镇50个。
“本地城镇化,是山东城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的人口输入型城镇化和四川、河南等省的人口输出型明显不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宋军继说,“我省目前1370万流动人口中,85%在省内流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48%在县内流动,17%的配偶或子女随迁,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省市流入只占总人口的3.8%。”
县城是现阶段我省吸纳转移人口的主力。宋军继首次披露,2005-2010年,我省设区城市、县城、建制镇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9.6%、2.1%,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县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规划》据此设专章谋划“县域本地城镇化”。提出加快县城发展,使其对全省城镇化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为此将提升县城规划水平,提高县城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全面提升县城公共服务和设施环境,扩大县级管理权限,稳步推进县(市)综合配套改革,吸引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和优秀大中专学生落户,吸引农村家庭带资进城安居、带资进城养老。到2020年,县(市)城区平均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达到14个。
“我省还有4700万农业人口,不可能人人都去设区市和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也是重要支撑。”宋军继说。《规划》提出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到2020年,200个示范镇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刁镇、蓝村等12个镇成长为城区人口超10万的小城市。到2020年,全省建成6000个农村新型社区,其中2000个纳入城镇化管理。
快速铁路将通达
滨州东营外所有设区市
要构建“一群、一带、双核六区”的总体格局,就要加强城际联系。《规划》提出,加快构筑“三横(济青、德龙烟威、菏兖日)四纵(青烟威日、滨临、京沪、京九)”综合运输通道,实现济南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可达,济南和青岛至省内其他设区市2小时可达,快速铁路通达除滨州、东营外的所有设区市,95%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快速路为主干,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到2020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行200公里。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公交专用道、换乘枢纽等场站设施建设,实现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
城市生活将变得更加便利。《规划》中说,2020年全省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70%和97%。2020年全省建成综合管廊800公里以上。城市社区建设“一校、二栏、三中心、四场、五站、六室、九网点”的城市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其中,市民学校(或老年大学)、托老(残)所、养老(助残)餐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都在要求之内。
《规划》还提出构建“两心三廊一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即鲁中山区和半岛丘陵地区两个区域绿心,沿黄河及西水东调通道、南水北调通道、沂沭河水系建设三条清水廊道,划定滨海生态保护带。到2020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比2010年改善50%。
“促进本地县域城镇化、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这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框架之外多出的三章,体现了我省《规划》的特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项改革护航 新型城镇化
《规划》提出,要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这五项改革被概括为“人、地、钱、房、区划调整”。
“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流动人口890余万人,制发居住证380余万张。”省公安厅副巡视员刘福宏告诉记者。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这是一个阶梯性的安排,小城市和建制镇则直接放开落户限制。”刘福宏说。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长期备受诟病。对此,《规划》提出“建设紧凑城市”,进一步缩小征地范围,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人均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镇人均用地标准不超过120平方米;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控制在8450平方公里以内。
市民化行动 五方面要点
根据《规划》,我省将制定实施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其中一项为市民化行动,其要点包括:
制定差异化落户政策。根据城市等级规模,建立“差别化、阶梯式”落户政策。到2017年,实现4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完善居住证制度。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技能培训、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领域“一证通”制度。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到2017年,培训160万农村转移劳动力。
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到2017年,住房保障户数占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户数比重达到40%以上,各类保障性住房惠及35%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3500个左右城中村改造,实现600万左右城中村居民市民化。
原标题【 山东城镇化聚焦“县域本地” 一半转移人口进县城 】